网上婚姻:真情还是假意

时间:2022-08-27 07:56:08

网上婚姻:真情还是假意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巨大便利的同时,层出不穷的问题也早已令许多人司空见惯。当网上交友、网上聊天甚至网上诈骗等等传闻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新鲜的时候,当许多网友认为“”越来越不够刺激好玩的时候,网上婚姻,一个披着圣洁光环的新鲜名词,吊起了很多网友足够的好奇心,并且波澜骤起,大有渐成气候之势。

少年已有“妻”和“儿”

记者是经过一番调查访问之后才明白:与现实婚姻需要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审查不同,网上婚姻的手续十分简单,只需要坐在家里电脑旁边就可以轻松完成。尤其是现实婚姻的各项审查制度,在这里基本上都化为乌有。尤其是最重要的年龄审查,在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这一点为网络婚姻“百花齐放”打下了“群众”基础。

国庆期间,记者接到过去班主任汪老师的电话,汪老师称家里有事情需要记者赶快去一趟。原来是汪老师发现了儿子网上婚姻的问题很严重,她很担心。事情起源于国庆假第一天,电视新闻内一则消息说,山东一个大学女生假期赶到上海会“老公”,见了面才发现“老公”原来只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汪老师只把这个消息当作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搜罗的八卦新闻,呵呵一笑了之。哪里知道儿子看完却是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在汪老师追问之下,儿子才说,自己已经在网上“结婚成家”了,而且还和对方“生养”了一个孩子。他原本邀请“妻子”国庆假期来上海欢聚,本来对方都已经答应了,可是昨天晚上突然又拒绝他了。说是要抓紧时间假期里去海南三亚。

触物思情,看了电视新闻,儿子说国庆假期并不是三亚最好的旅游时节,可是自己的“妻子”却义无返顾地要去三亚,儿子是担心自己“家庭婚姻”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了?

记者在汪老师的要求下和这个少年经过一番谈心后,他将他的“婚姻”向记者“坦白”。

一阵噼噼啪啪的键盘敲击声,映入记者眼帘的首先是汪老师儿子与“妻子”的结婚照。从照片上看,对方倒真是一位青春少女。汪老师儿子说,他们的网络婚姻非常正规,甚至还有一些老式的传统成分在内。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当然介绍人也是网络里的朋友。然后双方经过交谈了解后彼此认可了对方,是汪老师的儿子首先向对方求婚的。后来到了两情相悦的地步,两人一起到网上婚姻登记中心进行了登记和认证。汪老师的儿子交代说,他们的婚礼操办得相当热闹,甚至有些铺张了。他们登记结婚以后,网站管理中心还专门给他们发了祝贺信,而且还在网上社区日报特意发了新人大喜报。汪老师儿子还补充说,他们的婚礼仪式是由社区“法定”的专职神甫主持的。仪式之后,他们在“亲朋好友”的嬉闹声中双双进入“洞房”。

因为觉得家庭生活幸福安稳,汪老师的儿子提出他们可以养一个孩子。他们的孩子就是在两人“结婚”三个月的时候生养的。儿子说他前一阵子在汪老师眼里“鬼鬼祟祟”的时候,就是在每天花3、4个小时与妻子一起过“家庭生活”。

现在受电视新闻的影响,汪老师的儿子怎么也走不出“情感困扰”,他非常担心自己“婚姻”的可靠性和“家庭”的稳定性。他一直念念叨叨地给记者回忆他们“夫妻”两人平日的恩爱细节,什么“妻子”每天晚上催他洗澡刷牙啊、“妻子”每天早晨给他一只绿箭口香糖啊,还有两人一起积攒钱财,准备买房买车等等。16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他对这一切是认真痴情的。

现在这个少年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担心:“我们的孩子都养上了,她还是从来不和我视频,会不会是个骗局?”

一女“嫁”六夫

记者随后对网上婚姻作进一步调查。发现网络婚姻的参与者中间,像汪老师儿子这样带着痴情和好奇两种想法的中学生为数虽然不少,但是终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生理年龄推算,比较理性现实的成年人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陈雪就是记者在调查中认识的一个网络婚姻亲历者。经共同的朋友介绍认识后,她对自己的网络婚姻并没有太多的隐讳。她说自己有6个网络老公,他们分别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工程师、有医生、有自由职业者、有个体经营者、有出版社编辑、还有在校大学生。每个星期,陈雪把6天时间分别分配给各个不同的老公,只把余下的1天时间留给自己。她每个星期扮演着不同的太太角色,在6个性格、爱好、职业各不相同的男性老公之间游走。和6个不同男人的喜怒哀乐打交道,周旋其中,她觉得津津有味而且乐此不疲。

在现实生活中间,陈雪是一个34岁的女性白领。多年前大学毕业,她忙于找工作忙于赚钱,耽误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等到年龄大起来,选择的余地却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大了。她后来在现实生活中结婚的老公和她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一个年龄相仿的白领男士。在现实生活中结婚以后,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加班、回家睡觉。但34岁的女性白领陈雪已经有些不满足于生活的单调和平庸。而现实中的老公却还醉心于自己枯燥的工作中间,对精神层面的生活没有更多要求。

陈雪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在网上寻找朋友。在现实世界中有些孤僻的陈雪,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就像是重新回到自己当年青春的岁月里,她在网络世界里人气很旺,很受到一些男性网友的追捧。陈雪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对于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欲望重新被点燃了。

网站里开始有人向陈雪求婚了,让陈雪觉得新鲜而刺激。这个首先向陈雪求婚的男人,必须用网站里的流通货币购买礼物和鲜花,必须频频向陈雪发动求婚攻势。一切都像在现实世界里男人向一个女人求婚一样。之后,这个男人还必须在网站的论坛里发一个求婚帖,号召由网站网友们组成的亲友团大力支持。按这个网站的规定,当双方亲友团的支持率超过50%以后,男女双方才可以考虑筹备婚礼,否则,求婚宣告失败。陈雪在第一次网络婚姻以前,曾经也有几个网友对陈雪追求不断,连连求婚,虽然这几个人送礼频繁,也时时刻刻献上鲜花,一副穷追猛打的样子,但是由于网站亲友团的反对率超过60%,结果,非但与陈雪的婚没有结成,还损失了买礼物买鲜花的好几百元“血汗钱”。

通过互联网,网络婚姻手续的办理,虽然终究比现实生活简捷了许多,但是,陈雪对于网络婚姻的态度还是相当认真的。一般情况下,陈雪要先和网上求婚者进行网络交谈,这就算是初试了。初试成功以后,她必须要先和对方进行一段时间的网恋,算是加强了解。而且,陈雪自己的网络婚姻准则是,除非对方先向自己求婚,她自己是绝对不会先开口向对方求婚的。而且,等到对方向她求婚以后,她还要仔细审查对方的网上资料,包括把对方以前在网站发的帖子都调看一遍。直到认为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之后,才开始审查对方的照片。审查对方的照片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陈雪坚持着自己的一贯做法,非要等到这一切全部都通过了,她才可能初步答应对方的求婚。

结婚以后,陈雪会在网站为自己和网络老公设置一个新家。当然,后来陈雪的网络老公是6个人而不是1个人,陈雪在网站上为自己和网络老公设置的新家就不是1个也是6个。在网络世界的6个新家里,在每个星期的6天时间里,陈雪给6个不同的男人扮演着6个不同的太太形象,和他们过着家庭生活。

陈雪给记者大致解释了她为什么要在网站里结6次婚的理由,她说,她之所以选择6个不同的男人,结6次网络婚姻,要6个各不相同的男人做网络老公,是因为她在现实世界中间的生活太枯燥乏味了。她太需要弥补了,她希望自己一周内的每天都不重复昨天,都能够得到充满新鲜感的体验。这6个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老公,每天给她讲他们的工作生活,讲他们各自不同的见闻,常常让陈雪乐不可支。陈雪说,其实只要你愿意,你在网络里结一次婚两次婚,甚至结十次婚二十次婚都可以,但是,她只想结6次婚,因为这个数字符合她的生活习惯,也便于她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婚姻家庭”。

陈雪并不认为网上婚姻有多么石破天惊,像一些媒体或者专家分析的那样,是什么对于传统道德伦理的重大冲击,甚至于是什么对于婚姻家庭的致命杀手等等。她说,网络婚姻无非就是过去的网络聊天,后来的网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只不过与从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婚姻显得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且明确。而对于她自己,现实世界中的老公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睡觉,已经激不起她的激情。所以,在网络世界里,自己通过“婚姻”的形式寻找家园的感觉,既是一种平衡,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安慰。何况,终究是在网络世界里,起码的安全性还是可以保障的。

“网上婚姻”是的极致

通过记者更加深入一层的调查,发现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上,网络婚姻至少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指单纯的“网上婚礼”,意思其实就是在现实的世界中举行的婚礼,通过网上的聊天室或者BBS,以网络的形式和亲朋好友们分享快乐,共贺结婚大喜。当然这是比较具有传统意味的做法,事实上是传统婚姻方式的网络体现,只不过发挥了一下虚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快捷优势而已。

而网络世界上通常比较认可的“网络婚姻”,它的意思则是,在现实世界中根本就不是夫妻的两个人,甚至于这两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但是,通过互联网络,他们“相亲相爱”,“两情相悦”,“相濡以沫”。

著名网站“网上人家” 开办的“虚拟家庭”,在2000年3月创建的时候,应该是国内比较早的网络虚拟社区了。据了解,在“网上人家”注册家庭高峰的阶段,曾经达到过5000余家。而上海的另一家著名网站“第九城市”,截止2004年5月份,登记“网络婚姻”的人数也已经超过5万人次。并且在记者采写稿件进行咨询时,“第九城市”排队等候“网络婚姻”登记的人数还在增加。截止目前,中国内地参加过“网络婚姻”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因为“网络婚姻”旺盛的人气所带来蜂拥而至的点击人潮,目前国内除了“网上人家”、“第九城市”、“九天之城”、“联众游戏网络”等等网站之外,据悉,许多大的门户网站也正在运筹设立“网络婚姻”登记中心。

在记者接连进行的采访当中,许多被访问者宁愿认为“网络婚姻”参加者的初衷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好玩的心态,毕竟,相对于日益显得严酷和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网络世界以其特有的性质,为网络婚姻的参加者提供了许多屏障,遮蔽了许多丑恶,经过筛选,“网络婚姻”一般会提供给对方一个漂亮完美的形象。

另外,习惯了现实婚姻世界中柴米油盐的男男女女们,因为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在这里,那种“假戏真做”的刺激性和诱惑性,也都是让人难以抵挡的。最近公布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900个被调查对象中,有93%的网民希望通过互联网络结识异性朋友,同时,已经有61%的网民通过网络结识过异性朋友。而35%的网民已经通过互联网络与异性有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故事”。由此,部分社会学家得出结论,网络世界,把中国人传统的倾向,通过高技术手段,已经推到了极致。

在法律与道德之间

记者同时得知一个事实,就在国庆前夕,长沙市一名男子马先生来到律师事务所,希望寻找律师妻子的重婚罪,理由是妻子最近与网上情人在某网站登记结婚了。这让律师感到为难,马先生的妻子有了丈夫,还和别人在网站上登记结婚,对于马先生的感情当然是一个伤害。但是,仅仅因为马先生妻子的网站登记结婚行为,想要通过法院她犯了重婚罪,罪名还是比较难于成立的。因为众多法律界专业人士还是认为,所谓网络婚姻,其实质还是两个人在网络世界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如果认为有了网络婚姻的事实,就是犯了重婚罪,那还是比较偏激的态度。

但是,对于法律界人士的说法,马先生感到十分委屈。他觉得这些法律界人士简直就是隔岸观火,不知道他的切肤之痛。他说,重婚罪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就是夫妻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感情伤害。他说,自己的妻子因为网络婚姻的事实,已经对他的感情构成了极其强烈的伤害。妻子连她的网络老公穿什么颜色的内衣都很熟悉了,并且已经完全为了网络老公忽视了他这个现实老公的存在。他反问法官和律师,妻子因为这种网络婚姻所犯的“重婚罪”,与在现实世界上违背《婚姻法》所犯的重婚罪有什么区别?

但是,截止目前,权威的法律解释还是:马先生的妻子可能已经在道德和情感上严重伤害了马先生,但是,她确实还没有犯罪。然而,网络婚姻对于现实家庭无形有形的伤害,还是引起了许多法学界社会学界人士的重视。虽然网络婚姻只是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一种婚姻形式,可是它那种很可能“假戏真做”的严重性和对于现实婚姻家庭的伤害,正在导致许多现实家庭情感走进各种纠纷和困扰当中。一些法律界人士也认为,现存的法律对于网络世界可能还存在很大的盲区,立法机关应该迅速制定相关措施,在法律针对性上及早解决诸如网络婚姻等等现象所面临的盲区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专事婚姻道德领域研究的社会学专业人士,他们的意见与部分法律界人士的意见差别较大。他们一般认为,网络婚姻毕竟不是事实婚姻,它更多地只是一种个人的隐私。一旦铁定的法律程序介入个人的隐私问题调查之中,原本简单纯粹的东西可能还会变得复杂起来。而且,倘若法律介入网络婚姻的问题,就在技术操作上,也很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同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其中法律介定最为重要的证据收集,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也会成为一个操作和立法的大难点。

那么,对于网络婚姻,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通过记者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在现实婚姻中幸福的人会接触“网络婚姻”,对于在网上“结婚”的现实已婚者来说,“网络婚姻”是不道德的,是一种精神背叛,所有的这些人应该受到谴责,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在现实中采用正当手段改变自己的婚姻面貌而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而未婚者接触“网络婚姻”则是个人行为,既然他们选择了这种虚拟的“男女关系”,那么他们也必须为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上一篇:那个叫阿文的不咋的 下一篇:两轮摩托:追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