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本土特色的维吾尔族新农村

时间:2022-08-27 07:18:25

打造中国本土特色的维吾尔族新农村

摘要:本文通过新疆的喀什地区的调研,经过分析与思考,得出总体规划构思与初步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居民建筑、建筑形式、方案设计

引言:

近些年,在全国普遍关注民生议题的背景下,新疆各地引发了“新农村”建设高潮,许多乡村居民旧房拆除建新。由于重点放在全面“建新”上,没有注意到地域风貌的保存,形成大拆大建、千层一面的“排排屋”。新旧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为此,我们针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聚居区的调研与测绘,经过分析与思考,认为新疆维吾尔民族受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长期的与周边个名族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不同于中东地区、自己独有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在新建的安居房设计中,应充分挖掘这种本土文化,淡化宗教色彩,突出民族文化,形成中国本土独有的维吾尔族新农村。使当地居民找到真正的民族归属感,从而不去盲目跟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对周边旅游产业也有着积极影响。

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

1、 调研情况介绍

1.1实地勘察

传统村落欠缺统一规划,一般为沿路盖房,道路笔直,缺少公共空间并且不利于防风防沙。

村民住宅条件差异较大,较好的每户约140平方,房屋多为砖混结构,院墙多为土夯堆砌,占地8分左右,院内有牛羊圈、果园等。较差的条件非常简陋,房屋小而破旧,很多为黄土砌筑,居住条件急需改善。

1.2传统民居调研

(1)内院采光――为了防止风沙,疏附的民居院落的外墙基本不开窗,或者窗很小,而在内部住宅墙面则设置较大的窗,满足内部采光。

(2)L型户型平面――民居建筑较多采用L型平面设计,结合苏帕的设置增加采光的角度。

(3)建筑色彩主要以土灰,土黄,土红,驼红为基色,辅以蓝,黄,绿,白,红色。力避黑色。建筑外墙材料应以尽量体现建筑的厚重,柔美,历史的沧桑和延续。整体风格以民族风格为依托,融入疏附多元文化特征。

(4)由于气候干燥。维吾尔族都爱在庭院里活动。如春夏秋三季里。人们在庭院里待客、吃饭、纳凉、睡觉、做零活等。把庭院作为住室的扩大和延伸.普通的维吾尔族民居多是长方形的平房,房前往往设计有拱式前廊和平台.拱廊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作“皮夏以旺”。

1.3现有安居点调研

目前,疏附县已有的安置点户型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以封闭式的围合院落为主。

(2)户型建筑面积从50~120 不等,部分户型考虑了两代同居的需求。

(3)户型设计中,交通流线外置,不同使用者有不同出口,卫生间与厨房分离。

(4)尊重民俗,多数设计融入了苏巴、葡萄架、家畜圈等要素。

1.4现存问题

现有安居房为统一建设,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便于实施,但大规模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1)现安居房布局基本同北方早期新农村建设的棋盘式布局,这样布局整齐,但直通的道路对于喀什地区防风防沙十分不利。

(2)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

(3)传统建筑以土夯为主,造价低‘但其抗震强度无法控制,新建安居房多为单一粘土砖,不环保切造价相对略高。

(4)新建安居房虽统一铺设了排污管,但造价较高,且污水经排污管直接排向自然水系,很不环保。

2、分析与思考

2.1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安居房为统一建设,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便于实施,但大规模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我们可以通过村民自建,村民自建可大大提高村民对安居房建设的积极性,并且部分门窗等建材可由老房拆卸重复使用,大大节约工程造价。但是村民自建对施工质量很难控制,所以建议建规划布局和筑主体统一建造,凉棚、围墙、牛羊圈、沼气池等附属设施又专人监督’村民按照统一规划部署自行建造。

然而村民即乡领导对连片建设十分拥护,并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对施工队统一建设的造价表示无法接受,提出可由乡里统一规划部署,政府补贴,村民自建住宅。

2.2规划布局

现安居房布局基本同北方早期新农村建设的棋盘式布局,这样布局整齐,但直通的道路对于喀什地区防风防沙十分不利。

然而我们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调研,发现传统民居中很少出现十字路口,大都是丁字路口,或是死胡同,这种布局对防风防沙十分有利,但不利于防火及车辆通行。本次规划采用人畜分流,丁字形路网贯通组合的布局模式,及有效地保证了人形空间的防风防沙,又通过畜行道路解决了防火、机动车通行和夏季通风问题。(本方案布局)如下:

2.3建筑风格

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而新疆维吾尔民族受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长期的与周边个名族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不同于中东地区、自己独有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在本次农村富民安居房设计中,力求挖掘本土文化,淡化宗教色彩,突出民族文化,形成中国本土独有的维吾尔族新农村。使当地居民找到真正的民族归属感,从而不去盲目跟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对周边旅游产业也有着积极影响。

2.4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以土夯为主,造价低‘但其抗震强度无法控制,新建安居房多为单一粘土砖,不环保切造价相对略高。

在材料上建议采用多种材料配合建设,如当地的粘土砌块可做院墙、牛羊圈;木材可做楼梯走廊等。当地居民大都自己种有杨树,属于私人财产,在村民自建中每户都有一定量的木材可以使用,并有独立加工的能力。当地对粘土(黄土)的砌筑加工技术已比较娴熟,用于院墙等位置可大大节约成本,且地域气息十足。

3、总体规划构思

3.1规划理念

(1)集中连片、紧凑布局、组团构成、成街成坊。

(2)适宜尺度、亲切宜人、人畜分流、人车分流。

(3)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地域特色的户型设计

(4)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套完善的社区中心

(5)生态友好的市政设施

3.2项目分布特点

总体来说,目前各乡的安置试点选址主要是结合示范展示的需求,将项目布置于乡内主要道路周边,但受用地和交通条件所限还稍显凌乱。

萨依巴格乡与英吾斯塘乡的安置试点内已完成了部分富民安居工程的建设。其选址均靠近乡镇范围内部主要交通道路周边;站敏乡也拟将未来的安置试点布置于乡政府周边,临近乡内主要道路旁;吾库萨克乡内的安置试点主要结合商务新城分区规划考虑,布置于克孜河南岸。

3.3空间组织

(1)不同类型的户型独立形成组团,再形成若干特色组团。每个组团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明显的风格特征,并依照安置区内的区位特征,布置组团,形成有机整体。

(2)强调每个组团的尺度控制,避免由于过大的院落相互拼接,形成单调的景观界面。同时在组团与组团相接的地方适当布置若干景观节点,强化公共活动空间。

(3)疏附县乡镇传统的集会场所习惯放置于街口,街口空间对于乡民来说是最重要的交流场所,是一种特质空间,需要再设计中强化。同时,在传统维族民居设计当中,是非常注重入口空间的梅花与装饰,个社区、院落的入口都需要细致设计。

3.4绿地景观、道路设计

(1)水系规划――疏附县被盖孜河和克孜河两条河流滋润,在缺水的新疆形成了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模式,密布的水网成为了疏附县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结合道路网的设置,将水网融入到安置区设计中。

(2)生态防护体系――防风林与葡萄架是新疆最具特征的景观要素;结合道路,利用高耸的白杨形成景观标志,布置于重要的道路两旁,成为社区形象骨架;同时在人的尺度以葡萄廊架为景观基础,形成廊道、景架、葡萄园等一系列景观小品,强化社区景观组织。

(3)人畜分流――强调人流线与牲畜流线之间的相互独立,在院落设计与道路设计中专门设置供牲畜通行的道路,避免牲畜给社区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在道路系统组织与断面设计中考虑牲畜路网的独立性。

3.5公共服务设施

以村民文化中心为核心的社区中心. 疏附县乡镇传统的集会场所习惯放置于街口,街口空间对于乡民来说是最重要的交流场所,是一种特质空间,需要在设计中强化;同时,在传统维族民居设计当中,是非常注重入口空间的梅花与装饰,个社区、院落的入口都需要细致设计。

4、初步方案

4.1单元组合模式

拟按照0.5亩占地面积进行设计,宅基地划分简明有序,便于实施,同时有机组织道路,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起到人畜分流,防风防沙的作用。组合单元中配置A,B,C,D,E,F五种标准单元户型,满足各式生活空间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4.2住宅组合模式

(1)住宅单元各自独立布置,保证了各自单独施工的可能性,及使用时屏蔽户间干扰。

(2)住宅采用横L型布局,即均充分利用南向采光,又保持传统民居的院落围合感,使生活空间区隔于生产空间。

(3)每户各设人畜独立出入口,实现人畜分流,生活及生产空间可以明确分区。

4.3绿化组合模式

由当地传统的葡萄架,果园等院落绿化,组织规划形成整体的组团绿化。并延续发展形成屋顶绿化,实现生态化的屋面隔热系统;经济有效地改善整体组团的生活环境与各单元的居住空间。如下图所示: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致力于新疆生土民居建设的保护与再生,营造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的良好生态。以实事求是的“再生“行动来诠释传统生土民居的内涵,并赋予其不同以往的当代意义,全力打造中国本土特色的维吾尔族新农村。

上一篇:有关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革新的讨论 下一篇:探究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