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人物爱情悲剧之探源

时间:2022-08-27 05:19:29

《伤逝》中人物爱情悲剧之探源

摘 要:鲁迅小说《伤逝》所讲述的主人翁爱情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社会制度造成的环境悲剧;二是主人公的性格悲剧;三是因经济困顿造成的生存悲剧;本小说警示我们一个道理:即要获得真正的爱情自由,必须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关键词:鲁迅 伤逝 爱情悲剧 探源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似乎给这一悲剧情景打开了充满希望的亮光。然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青年们在以“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开拓着新时代的欢欣场景的同时,他们却因忽视了精神之外的生存条件而由此沉痛地生发出历史悲剧。鲁迅小说《伤逝》是这一历史的一个真实的缩影和生动写照。该小说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其最后走向爱情破裂的悲剧结局。究竟悲剧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制度造成的环境悲剧

封建礼教下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也在劫难逃。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诸如:节烈、孝道。“以不情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最低限度也是压制人的个性的东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大逆不道”。当然,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这是世界上一个小小的愿望,但那些“布道者”无法容下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奴隶!且一个“忠诚”的奴隶!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他们的“屋子”里出现叛逆者。涓生和子君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同居了,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他们自己看来,一切都是幸福的(最起码开始的时候是那样),但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他们这些坏纲乱常的“激进分子是不允许存在的!我觉的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和轻蔑的眼光”人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破坏人们一直以来大家所认同的封建“道德”。封建的“发条”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生活在“铁屋子”里面的人们身上,他们一旦脱离了这些准则,在社会上就难以走动。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结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在社会里很难抬起头来。一不小心便要落个身败名裂,更有甚者连命都保不住。数千年来封建思想,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涓生的失业,说到底就是那些“卫道士”在压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赌友,一定要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破坏社会风气的了!“和她的叔子,她以闹开,至于使他气愤道不在认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连自己的侄女都不认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君是个不遵守“道德”的人。记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时候,“寻住所实在不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词拒绝”。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人们是看不惯,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为的“叛逆者”的,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礼教”这两个字,而没有“爱情”两个字!也许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失而复得的时候,子君可以过上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爱情是那么得弱不禁风,其也不会太大的悲伤。但是,在当时那样沉滞、腐朽的社会里,她只能“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恶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空虚的重担,在严威下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恶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呵!何况这路的恶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就不让她有机会“改正”的了,既然子君违背了他们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那子君最后只有被逼迫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了,这些是多么可悲啊!即使你有更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会有给它吃掉的危险,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只有这个吃人的社会,一切沉滞、腐朽的制度。可以说社会上的“流言似虎”!

二、是主人公无法逃离的性格悲剧

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而来,生计断绝的恶劣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没有了,随即自己的自私、谦虚和卑怯心理便膨胀起来。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变质,慢慢变淡,最后走向破裂。刚开始的时候,涓生是勇敢的,对爱情也是真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他们都是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彼此鼓励着,彼此依偎,准备逃脱这个沉滞的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抛弃了世俗的地眼光。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但是,涓生本身的弱点,在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流露出来。在《伤逝》中,涓生自己明明两次想到过,他离弃子君的结果,是子君的死。第一次,是他打算离开子君的时候,“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并且立即忏悔、自责。第二次,是他决定说出他不再爱子君之前,“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然而,他仍然用了十分的决心,当然,我们不可能认为涓生就是一个坏人,他也沉痛地说出了自己的悔恨:“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也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

在最初反抗家庭专制的斗争中,子君同样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决,她喊出“王牌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的呼声,但她以为争取“同居”的权利,就获得了一切,从此安于平庸的生活,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旧思想的束缚使子君心甘情愿地成为揣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的思想牢牢地禁锢着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爱,便无可奈何地退回父亲那里,独自负荷着空虚的爱的重担,走完人生的长途。在她眼中除了喂她的小油鸡和阿随之外,就是忙碌自己的家务,其他的事情都已经不再记得。随后渐渐陷入了小市民的争斗中,为了那小油鸡而和邻居吵开了,为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这样的生活和传统的那些小市民有什么差别?人是会变的,如果停下自己的脚步,不再前进的话,那就变得消沉了很多。虽然涓生和子君的性格都被传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们到底是当时极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成员。

三、是因社会与个人经济困顿的生存悲剧

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要生存,最起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这个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都有很深的感情(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会压逼和他们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斗志!我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难道真的是:“有情可以饮水饱”吗?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在经济困顿的情况下,涓生和子君那轻松自如的心境没有了,当涓生被局里开除了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应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写写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涓生要一个安静环境去工作,而子君也为了生活上的一点琐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据而同邻居争论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么一种感觉:“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这样的生活,爱情会长久吗?“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他告诉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得到了一切,“肚子问题”同样需要解决,否则,脚下的路便难走了很多。

统而观之,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失败,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沉滞的“铁屋子”。里面,同时他们自身的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弱点和经济的困顿也是他们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要想得到真正的爱情自由,必须打破那沉滞的“铁屋子”,做一个真正的觉醒者,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要“饿着肚子战斗,减了锐气”。掩卷沉思,精神的超越和浪漫须以性格的开达和物质条件为前提,以此方能坚实地迈向幸福的生活。

陈丽娟:安阳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爱伦·坡:精神世界的探索者 下一篇: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中的女性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