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设情境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8-27 04:54:29

谈创设情境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虽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但是这句话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说的:阅读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集注意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越强,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靠。记得在教《回忆我的母亲》时刚好是第三节课,学生刚做完课间操回教室,天气的炎热使学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时我就说:“同学们,刚做完课间操,大家一定觉得很热,那就让我们打开风扇一边凉快一边来思考下面一个小问题‘谁记得自己的生日’?(学生都说自己的生日谁会不记得)‘那谁能记得妈妈的生日?’”学生的心一下子被我的问题吸引过来并沉思,(事实是有很多孩子不知道妈妈的生日)看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指向我的思路上来,我就继续由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延伸到对母亲的爱,然后再正式进入文章。这节课,学生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阅读。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很乏味不已,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本着知其文得先知其人的教学原则,通常我会采取讲述和作者有关的小故事或有关的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再对课文的作者和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学起来就不再觉得无聊和乏味

三、引上正轨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话题的诗歌(词),然后采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查找的内容,再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来引导对春天景色的观察体会,把学生带入学习思考的正轨。

四、引入佳境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用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导入好比演奏前的定调,它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在上语文版七年上第五单元《小溪流的歌》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让学生看溪流的图倾听流水的声音,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是什么美妙的声音呢?”(生答流水的声音)“那我们的课文是怎么样形容这样的声音的?”(生答小溪流在唱歌)“小溪流怎么会唱歌呀?”学生一下子就道出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学生的这个答题契机,再引导回忆本单元童话的基本特点,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五、启迪心灵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在讲授《小巷深处》一文时,我先以真诚的心怀、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个有关亲情的小故事,并站在个人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单纯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由衷地激起了对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深有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至于卢梭的论述就更为精辟,他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所以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议高三地理复习的困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