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2-08-27 03:43:45

初探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培养阅读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必要前提。激发阅读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持续动力。针对性地指导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63-02

[作者简介] 蒙艳红(1978―),女,广西南宁人,专科,广西桂林市将军桥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段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有效的课外阅读,能丰富课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课外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并让课外阅读更有效呢?

一、培养阅读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必要前提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要不断地重复同一行为才能养成。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为学生的自觉性不高,所以教师适当的监督和检查对习惯的养成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和积累是需要时间保证的,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坚持不断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才能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想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首先课内教师要有引导,同时也要争取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利用起来。

(二)坚持监督检查

要求孩子在家阅读半小时,说是容易,但落实起来却很难。这时,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把阅读过程设计成一种作业,每天读书半小时同时要完成“读书日记”。读书日记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积累和我的感想或我的思考。要求越细,老师能了解的情况就越周全,监督就越有力。

(三)及时评价反馈

要求学生写阅读作业,老师要坚持批改并作出评价。在看学生作业的同时,教师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动力,教师的及时反馈能让学生的阅读充满期待。如果发现学生读书的页数增加了,教师应及时表扬;如果发现学生写的感受精彩,教师就读出来给大家分享。学生在教师的持续监督下能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激发阅读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持续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读书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了,才能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并将阅读变成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真正需要。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感觉阅读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组织学生用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布置教室,利用班级黑板报定期更新学生读书卡、阅读小报、读书感受,建设班级图书角等。这些措施都能为教室营造书香氛围,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还可利用每周阅读课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让大家讲自己的读书心得、阅读收获或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营造一种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阅读氛围。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如果学生课前背了成语,就进行“趣味成语接龙”的班会;如果学生回家看了好书就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会”; 如果教师自己读完一本新书就制作读书卡向大家展示。教师还可定期选择一些主题让学生绘制阅读小报,如《名著专刊》《好词佳句汇刊》。教师还可组织家长带孩子们一起到新华书店举办活动,“相约书城,同游书海”。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动热情高涨,投入其中,维持阅读兴趣。

(三)进行多元的评价鼓励

多元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日记上老师可给予等级评定;每周让学生自己回顾一周的读书情况并做自我评价;不定期让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反馈评价;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这些措施都能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进步,能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落实针对性指导是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有力保证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去读,而忽略了过程性的指导,导致阅读效率不高,阅读收效不明显。教师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体验的交流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高效。

(一)教给阅读方法

阅读得法,效率才高。读书方法很多,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教授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法。拿着长篇小说那样的大部头,笔者就教学生先看内容简介、目录和后面的书评以快速了解大意,阅读时采用略读。对于短小精美的文章笔者就教学生品读,点圈勾画,对重点分析、感悟,觉得值得积累的地方就写在摘抄本上。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心得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要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或自己的意见、质疑。

(二)指导阅读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是对学生阅读经验的整理,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回顾,对阅读思考的再判断。如有些文章学生看懂了内容但体会不了文章主旨,有些文章像《哑巴学生》《一只手套》,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这时如果教师给予指导,做出正确引领的和点拨,就能让阅读在交流指导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三)指导阅读活动

教师对每一次的阅读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让阅读活动更有效。学生不会制作读书卡,教师应指导;学生没写过读后感,教师就要拿着例文一步一步教;学生没掌握演讲稿的格式,教师就要讲。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网上看视频,学习别人是怎样开展阅读交流会的,然后在班级也举办阅读交流会。总之,阅读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会更显实效。

实现有效课外阅读,是要在问题中去思考,在实践中摸索的。只要坚持走下去,教师和学生都能因有效阅读而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王春晖,文晓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8).

[2]范美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15).第2卷 第17期

上一篇:修改让学生作文妙笔生辉 下一篇:浅析我国股份制银行人才招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