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时间:2022-08-27 03:12:51

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保护性耕作的最大功能是保水、保土,故在1980年以后称之为保护性耕作。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免耕种植小麦试验示范,90年代初期开始有规划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与示范。21世纪初,吉林市地区开始出现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面积应用,随着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吉林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效果明显。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51-1

1 吉林市保护性耕作基础情况

2000年开始吉林市的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部分山坡地、岗地玉米耕地由于春季机械化翻耕难度大,农业生产牲畜的大量减少,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耕作模式,玉米垄侧种植方法,由于技术简单迅速在山区、半山区逐步应用,吉林市玉米保护性耕作的雏形开始形成。近年来,随着保护性耕作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市系统的保护性耕作研究工作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开展不同模式、不同路线、不同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比较、示范和推广工作,农业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据吉林市2010年不完全统计,吉林市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到了19万亩。并有继续增长的势头。

2 主要模式

2.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吉林市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模式是: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栽培技术。

2.1.1 技术说明 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是在保持传统的垄作习惯,改连年垄上种植为在上季垄作玉米栽培后,第二年播种时,不经过灭茬直接在垄台一侧穿一犁起垄,一次施入底肥,然后用手提播种机(施口肥)播种或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的栽培方式。

2.1.2 技术流程 深施肥起垄播种机播种并施口肥机械镇压药剂除草防虫防病玉米收获留茬周期深松。

2.2 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

2.2.1 项目技术方案 高留茬免机翻浅机耕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秋季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调高收割留茬高度,使留茬高度不低于20厘米,利用高留根茬巩固土壤,保护土壤免于风蚀;次年春季,不进行铧式犁翻地作业,在插秧期前3-5天进水泡田,灌水深度不应该小于15cm,2-3天后利用水田搅浆机进行浅机耕作业,耕地深度15cm左右,将稻茬残株压入5厘米左右的泥土中(根茬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稻田表面呈泥浆状,作业后不必进行耙地作业,沉淀1-2天后直接进行机械化插秧;利用高效低毒除草药、杀虫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2.2.2技术流程 水稻高留茬免机翻浅机耕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3 主要推广方法

3.1 大力宣传,正确引导

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环境、土壤、节本增效、稳产增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正确认识,提高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

3.2 项目带动,科学部署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有利契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上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发展。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制定科学严谨的保护性发展规划,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期稳定的发展。

3.3 模式多样,和谐发展

通过试验示范选择出先进性、适应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结合农艺、植保、土壤、土肥、气候等各项农业生产要素,按照农艺和农机想结合的要求,研制出一系列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谐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保护性耕作[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1.

[2] 吉林市水稻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技术资料.

[3] 吉林市玉米保护性项目建设技术资料.

作者简介:曹卫军(1962-),男,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赵鑫(1979-),男,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新技术推广。

上一篇:有机水稻生产技术 下一篇:延长拖拉机使用寿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