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8-27 02:54:17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一、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和资源重组式新建综合性高校的应运而生,造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4]。面对新的挑战,地方高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必然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必须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必须要注重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这样才能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如果忽视了个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发展,将直接扼制了创造教育。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支配下的教学管理观念便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本位,学生被看成是管理的对象。所以,在此教育观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在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没有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专业、选学习方式的权利[5],即便是有些地方院校实行了选课制度,选课制度也形同虚设,由于教师及开课数量较少,使得“选修”变为“必修”。

2.教学管理队伍落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相对落后,不能最优化教育资源,没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部署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受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往往更为缓慢,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办事效率低、效果差,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因此,要实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加强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6]。

3.教学质量观偏差。近年来,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接轨和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迈进,更加凸现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然而,究竟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人们对教学质量过分看重,就会制约教学制度的深入改革。传统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理性训练、轻和谐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善于或不能针对不同类别、层次、个性特征的学生实施更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质量标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制约了新形势下教学质量提高。并且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一谈到保证教学质量,就联想到“严格要求学生”“、不得降低考试标准”等。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形成了认识上的偏误,束缚了教学改革的思想[7]。

4.管理机制僵化。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仍处在探索阶段,教育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教学管理机制受到传统经验的制约,机制僵化,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要求,尤其是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当前教育的发展不同步,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相悖,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8]。

5.创新不足。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还停留在常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创新。当然,常规的教学管理对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环境非常重要。但是,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当前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较慢,不能体现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学计划缺乏创新、按部就班。二是教学管理过于强调集中性、统一性与单一性,缺乏教学管理的活力。三是教学管理者完全按照管理制度执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9]。

二、加强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10]。地方高校具有的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且严重阻碍着新的教学手段,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与高校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匹配程度弱。因此深化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当务之急[11]。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个性化教学。教学个性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其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发挥特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中,应正视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化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应该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应该是鼓励其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12]。个性化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某个教师的特色课堂,应该在学校范围内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研究、探讨,建成多样化评估体系,为探索个性化教学创建宽松的氛围,提高教师积极性、形成个性化教学团队。

2.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影响着优质教育教学的质量[13]。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建设,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和监督者,也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创新的策划者。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业务技能,逐步提高管理素质,成为良好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多面手,以高水平、专业化的能力服务学生、教师和学校,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学管理的发展和要求。教师是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许多教育组织、学校和教育学者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14,15]。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来源于课堂,是教学质量反馈直接感受者,教师应该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最为真实的数据和资料。教师既是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又是被服务者,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教学管理方案。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管理创新成果,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确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正确进行[16]。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肩负着振兴教育的希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对教师管理的目的不在于限制和约束,而要通过规章制度建设、职业价值引领等来对教师进行激励,使教师增加工作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要提高认识,增加投入,使每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教学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所有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秉承辛勤耕耘、凝神聚力的奉献,是创造一个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前提。

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学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7]。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教学行政管理[18]。教学管理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明确教学理念。实践中围绕教学思想来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反馈机制、深入比较教学效果、不断探索研究提炼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引领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行政管理是贯彻教学理念的通道,是联结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网络。加强教学行政管理应拓展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实务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实践公平政策、将教学理念传达到教师、融汇到课堂。学校只有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加强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9]。

5.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能力”是个人素质和人生价值最辉煌的体现[20]。作为地方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力。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创新两个层面。首先,管理者的意识创新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时期教育创新的本质,指导学校的教学实践。其次,应该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21]。管理的创新离别不开制度的创新,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正确对待、按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地方高校坚持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深化改革,一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一定能够建立起来,并且不断完善[1]。

作者:郑勇a张阳b工作单位:辽宁大学a.学生工作处b.公共基础学院

上一篇: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