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室友斗智斗勇

时间:2022-08-27 01:32:07

上大学之后,怎样和宿舍的室友融洽相处是个不小的课题,对我这种去香港上大学的内地学生来说,和不在同一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同学相处,就更有挑战性了。

香港住宿舍的状况和内地很不一样。在内地,四到八个人合住一个大屋子,要是两个人有矛盾了,好歹还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和解,可是在香港,大学的宿舍一般都是两人间,面对某个人一学期甚至一年,要想不审美疲劳,还真是得靠缘分。

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宿舍房间长四五米,宽两三米,十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宿舍的室友是可以自选的。我想,既然到了香港,那就深入体验香港,于是我选择了与香港同学做室友,因此也就有了以下两段经验与教训。

我第一次和香港同学做室友是大一暑假,室友其他方面都挺好,但让我受不了的是他很爱在宿舍里面煲电话粥。那时候我总会被影响,但是一直没有和他交流。有一次我在写文章,而他却声情并茂地煲电话粥,弄得我思路无法集中,想去劝又不想和他闹僵,于是只能忍。一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忍无可忍转过身对他说:“可不可以不要讲电话了,很吵。”

而他竟然怒气十足地放下电话说:“香港不是内地,这是一个很拥挤的地方,在这里生活要学会和他人共处。”这番话让我气愤不已,普通的对话渐渐演变成了声震整层楼的吵架,最后他说,以后如果我在看书学习,他便不会打扰我,这场争吵最后草草收场。

之后,不管我是不是在看书,他都没有再在宿舍里面大聊电话,我们之间保持了表面的和谐却再也没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香港人也是人,和内地人、外国人一样,有话好好说,谁都能沟通。

大二的下学期,我迎来了第二位香港室友,我们除了刚见面的时候互相介绍后,似乎再难有什么共同语言了。他有个在我看来很讨厌的习惯,那就是经常十一点或者半夜一点起来,在电脑前面敲打一两个小时才去睡觉,好在他不是在听音乐或者打游戏,而是真的在学习。这样的情况起初我并不介意,毕竟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安排,而我也确实佩服他苦学的精神,可是后来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受不了他学习时开着的那盏刺眼台灯,明晃晃的,让人难以入眠。

宿舍配的台灯直接固定在桌子上的书架下面,它用的不是灯泡,而是较小型号的荧光灯灯管,一开起来,半个屋子灯火通明。偏偏我是一个睡觉很轻的人,而睡眠习性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在经历了上课打瞌睡被教授狠盯之后,我决定还是和他沟通一下。这一次,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我说起话来那叫一个斟词酌句:“室友啊,你最近学习真辛苦啊,每天都学这么晚。可是我习惯睡得比较早一些,你晚上学习绝对没问题,大家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时间安排,我也不是想让你迁就我。不过我是个睡眠很轻的人,晚上开一盏台灯的亮度可能对很多人都没什么影响,可是我真是适应不了,前段时间好多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你看我们怎么解决下这个事情。”

“哦哦这样呀”,他似乎表示理解,“不如这样”,说着他取出一堆A4纸,并把它们一张张地遮在台灯的上面,一下子,肆虐在房间里的灯光则被限制在了他的写字台上。

问题就这么简单解决了,他能继续学习,我能安心睡觉。顿时后悔地感觉到,我前段时间的失眠算是白失眠了,谁叫我不早说呢?原来只要在提要求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室友着想,语言礼貌,小小矛盾都是很容易解决的。

有了与两任室友斗智斗勇的经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与室友相处这所谓的“校园必修课”其实也没那么难。

上一篇:信息化先导 推动“数字襄阳 智慧城市” 下一篇:如何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