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帮困助学工作

时间:2022-08-27 01:31:07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帮困助学工作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后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学生是建设祖国与社会的主体,帮助困难学生,也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帮困助学工作的主体,需要切实了解帮困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使帮困助学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帮困助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How do College Counselors Carry out the Work of Help and Aid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college enrollmen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to accept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many students from poor areas entrance behind a severe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stud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society, to help students in difficulty, but also on the national future. College counselors as in helping students in the main body of work,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hardship assistance work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help and aid work carried out smoothly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help and aid; measures

据教育部相关统计,当前普通高校中的贫困生比例达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8%~15%。大力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成为高校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帮困助学工作,获益贫困生数量大为增加,然而,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为工作的开展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笔者就当前各大高校在帮困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 当前帮困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贫困生的确定与帮扶程度难以掌握

贫困,是指家庭或个人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因而难以达到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家庭收入低于学校所属地区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水平线,在校期间生活费用低于学校地区最低生活标准,无力交纳学费和购买生活、学习必需品的学生。由于高校食堂大多有一定的伙食补贴,因此,高校贫困生的判定标准并非一定是严格按照学校所在地区的最低生活费用来衡量。学生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随意性较大,很多学生都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去申请贫困生补助,对帮困助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虽然高校在选择帮扶对象时往往需要生源地政府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很多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而高校辅导员又难以一一去进行核实,对高校的帮困助学活动构成了很大的困难。

1.2 无偿资助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和高校对贫困生帮扶力度的加大,助学金与各类奖学金也越来越多,数额越来愈大,政府与高校都认为自己都帮扶责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帮扶的现象,使得多项帮困资助集中到了少部分贫困生身上,不少贫困生渐渐养成了“等、要、靠”的习惯,认为自己是贫困生,理应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补助。没有养成独立的人格,不考虑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就去讨要学校和政府的补助。更有甚者,为了申请助学金伪造贫困证明,不但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获益,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不利于以后的健康发展。

1.3 对贫困生的帮助集中于物质,忽视了心理辅导

不少高校辅导员都以为,给贫困生足够的生活补助就足够了,认为从物质上帮助贫困生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然而,物质补助只是帮困助学的基础工作,仅仅靠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是感性动物,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与交流,很多贫困生在入学之后,认识到了自己和他人在物质上的巨大差距,而当今社会对物质的过分看重也对人们的价值观有所扭曲,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学生能否获得满足感的唯一原因,很多贫困生虽然成绩优异,却因自己和他人在物质上的巨大落差而内心自卑,孤僻,而少年人的自尊又使得贫困生往往故意隐藏自己的自卑,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往往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在对贫困生进行可补助之后,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得贫困学生缺乏沟通与人文关怀,更加孤独,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如何更好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

2.1 明确帮困助学体系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帮困助学工作,首先要明确帮困助学体系的构成,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帮扶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帮扶办法,在保证公平的同时避免将过多的帮助流向同一个学生,帮困助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而不是让学生展开竞争抢夺名额。

2.2 创新贫困学生的判定程序与判定标准

高校学生来源广,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的审核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家庭“贫困证明”来进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时,要先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资料,事实就是,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进行记录,及时做好学生贫困档案的完善与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准确,避免档案不全和老化。对于贫困生较多的院校,应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补助对象,如某学校的贫困生申请中,待补助学生较多,学校资金有限,难以照顾周全,该学校一直讨论后决定,优先补助大一新生,高年级党员、预备党员视为自动放弃补助资格,已经获得过各类奖学金的学生,不再进行补助。通过对学生贫困档案的完善,高校辅导员而已及时了解贫困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补助发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对于伪造贫困证明,冒领助学金的学生,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同时,要避免将过多的补助金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要是国家助学政策惠及到更多的困难同学,最大化地解决学生的困难。

2.3 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很多贫困生都较为孤僻、冷漠,自卑感较强,物质上的贫困也造成了心理上的脆弱。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学校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高校辅导员本身也是来自困难家庭,在学期间也受到过学校的资助,高校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贫困学生,困难只是暂时的,要树立起战胜苦难的决心,努力学习。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助学帮困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与情操,引导学生用自信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用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事。

2.4 加强对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贫困生都是来自农村,初到大城市后不适应城市环境,心理上容易有挫败感,在处事时不能自信从容地去面对。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补助外,还要注重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引导,使贫困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树立起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还要对积极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此外,还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辩论会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人际交往来锻炼贫困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5 培养学生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

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接受助学贷款的学生的违约率接近20%。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时,仅以自己的信誉和身份作担保就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来完成学业,是国家切实为大学生做实事的举措,然而部分学生在取得贷款后不讲信用,不仅造成了国家的损失,也为大学生抹黑。有的学生向老师借钱后不还。还有的贫困生在领取了别人的爱心帮助款后无所表示,觉得心安理得。还有的贫困生肆意挥霍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甚至不顾父母的感受离家出走。这都是没有感恩之心,不讲诚信的表现。

感恩,不仅是对父母的感激,也是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辅导员在帮困助学工作中,要将感恩教育纳入到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贫困生只有心怀感激,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发奋成才,回报家庭与社会。

3 总结

总而言之,帮困助学工作是国家与高校完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作为帮困助学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能够享受充实的大学生活,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去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政.苏南地区地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5).

[2] 徐惠红.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 沈娟,谭根稳.高校思政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知识结构更新分析[J].考试周刊,2008(12).

[4] 金政.苏南地区地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5).

[5] 孔宪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援助策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价值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9).

上一篇: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自信心建立 下一篇:中外男子篮球抢篮板球能力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