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27 12:57:11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7月对重症监护室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回顾分析实施前后重症监护室患者112例,选择集束化护理模式实施前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模式实施后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总得分为(29.38±4.75)分,观察组总得分为(24.94±3.91)分,观察组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睡眠障碍;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80-03

doi:10.14033/ki.cfmr.2016.24.044

作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来讲,病房环境的严肃感、患者疾病的痛苦与死亡阴影的威胁都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受到干扰,往往夜间无法安眠,出现睡眠障碍[1]。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造成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对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前期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后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6~78岁,平均(55.14±13.28)岁;其中19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4例患有循环系统疾病,12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复合外伤患者9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8~79岁,平均(56.21±13.24)岁。其中21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5例患有循环系统疾病,1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复合外伤患者有9例。两组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病例纳入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患者的意识处于清醒状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基本正常,可主动配合研究;(2)患者入院前并无明显的睡眠障碍;(3)患者均为住院天数≥5 d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4)所选病例均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研究病例排除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不具备配合研究的能力;(2)患者入院前即发生睡眠障碍,与重症监护室住院无关系;(3)患者住院时间短,在5 d以内,无法准确识别睡眠障碍是否受到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影响;(4)患者对于参与研究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降低病房噪音、光线,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药物对睡眠的影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1)睡眠健康知识指导与培训:成立专门的睡眠护理小组,对存在睡眠障碍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健康睡眠的专题指导,以培训教育方式帮助患者提升对健康睡眠的认识,促使患者耐心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则应多参与有关健康睡眠教育的相关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睡眠障碍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比如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科内病例研讨等方式,使医护人员获取预防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循证依据,从而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2)环境管理: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预防或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需要重症监护室病房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病房的温、湿度,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灯光调节与室外入射光调节,安排专门护士做好开关灯与拉放窗帘工作。重症监护室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安静氛围,因此呼叫器、电话铃等声音的音量必须调节到最低,避免夜间铃声对患者的惊扰。如果患者比较敏感,可采取佩戴耳塞方式消除声音对患者的影响。(3)加强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的干预:针对不同患者,适当采取关于影响睡眠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伴有疼痛的患者采取镇静止痛,可服用镇静止痛类药物,控制患者因疼痛对睡眠质量造成的影响。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预防发生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并且针对咳嗽患者予以相应辅助治疗,比如应用肺部治疗仪与排痰机等。在患者睡前可适当给予患者轻音乐播放与按摩配合,舒缓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压力,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睡眠障碍常与患者心理存在直接联系,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与心理指导方式积极鼓励患者,利用心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并搭配移情训练等方式,减轻患者内心顾虑与焦虑,舒缓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能安心入睡,提升睡眠质量。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评分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选用李建明等编制的SRSS量表,其中主要包括10个因子,每个因子分数1~5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问题越严重。SRSS量表由患者填写,真实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总得分为(29.38±4.75)分,观察组总得分为(24.94±3.91)分,观察组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睡眠障碍主要指睡眠量不足或者睡眠中易发异常表现,属于睡眠与觉醒正常节律性发生交替紊乱的表现,成人睡眠障碍比例高达30%,而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发生比例更高[2]。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通常都是病情危急人群,受到疾病病情、病房环境与缓和思想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睡眠异常问题,特别是夜晚,往往无法入睡或者睡眠不足,影响患者休息效果,干扰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而这种干扰又转而影响患者睡眠,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影响极大[3-5]。

本次研究中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五组因子高于3分,分别是睡眠质量、睡眠不足、睡眠时间、觉醒不足及失眠后反应,这几项指标均已达到睡眠状况高分特征,属于严重的睡眠障碍情况。高分特征提示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出患者自觉睡眠时间不够充足、睡眠效果不足、睡眠质量低下、夜间入睡困难、白天瞌睡连连、有效睡眠时间短而失眠后情绪欠佳等,这些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6]。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障碍不足问题。

本次研究针对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通过睡眠健康知识指导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与对健康睡眠的肯定,促使患者接受正确的健康睡眠指导,配合健康指导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质量;通过环境管理,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对病房内温湿度、光线强弱、声音高低的调节,给患者提供一个适睡环境,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加强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的干预,在镇痛镇静、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及机体放松等方面调理改善患者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促进患者睡眠效果提升;通过心理指导,平复患者内心的焦虑、紧张、恐慌等情绪,勤于沟通、善于引导,使患者心理顾虑得以消除,使患者安心入睡,改善睡眠质量。集束化护理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影响,综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患者睡眠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消除患者睡眠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齐平香.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20-321.

[2]薛香香.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21):203-204.

[3]尹红,李娜,马玉容.集束化护理在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6-19.

[4]陈媛媛,张睢扬.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9):710-713.

[5]周燕燕,席淑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价及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0,27(21):1631-1633,1653.

[6]周晋,周晗.PSQI在高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76-77.

[7]符春花.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7-859.

[8]向邱,徐素琴.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4):4321-4324.

(收稿日期:2016-05-01)

上一篇:社会身份标签化与社会契约的矛盾与化解 下一篇: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