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8-27 12:01:23

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考

摘要:指出了遂昌县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体的生态林业建设,在遂昌县生态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近几年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议;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6602

1引言

近年来,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深受林农群众欢迎。

2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绿色兴县”战略,把遂昌县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的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的战略要求。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8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3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6.98%,有林地29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90.19%。全县森林总蓄积量730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722万m3,占森林总蓄积量99.04%。森林覆盖率82.3%。遂昌县自1999年实行林业分类经营规划,2001年全面开展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涉及全县20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部级公益林50.6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38万亩,按照“生态优先、兼顾生产、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2009年新增省级公益林101万亩,全县公益林建设总规模达到了190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7.1%。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的深入,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采伐限额的矛盾、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与群众的角色定位、生态公益林实施区山林所有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法律的完善及执行、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来源及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如何充分发挥群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如何使生态公益林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等,急待积极探索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

3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工作机构力量亟待加强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齐抓共建。

(1)各级各部门领导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机构中,专业人才特别是理论人才匮乏。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受职责所限,统筹指导力量不强,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统一协调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力量,强化协调和指导功能。

3.2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

(1)有的村虽然制定了公益林建设发展规划,但公益林分阶段实施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产业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2)有的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

(3)有的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乡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朝令夕改,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

(4)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

3.3林业产业化程度偏低

虽然遂昌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大多乡村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加上一些乡村存在重“面子工程”轻“生产发展”现象,导致产业培植难,林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3.4林农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大林农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和参与行动,林农应成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体。但是,许多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仅仅是希望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林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4建议与对策

4.1以政府为主导,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额

要维持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生态公益林管理和保护的最低开支,同时要给予山林所有者因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补偿。目前,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资金虽然落实,但大部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较差,处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状态。鉴于此,必须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金额,各级政府必须成为投资的主渠道。无论从经济实力来说,还是从扶贫的角度看,均应较大幅度地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除了国家、省级财政对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的投入外,市、县两级政府都应将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偿资金纳入财政专项经费预算,并确保资金到位。可尝试建立受益与投入挂钩的机制,让受益明显的水电、水务、公路、景区等主体在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上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广开融资渠道,发动社会捐赠,积极争取国外有关机构和组织的援助、信贷等,以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2加强生态公益林执法体系建设

(1)要把严格执法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并加以考核。凡是对预防、制止损坏森林资源的违法和失职行为不力的,就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一把火烧掉几百亩生态公益林的事件,一定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要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录用执法人员应当坚持高标准,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做到择优录用。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3)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加强行政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要及时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取信于民。

4.3生态公益林建设要走群众路线

生态公益林建设具有广泛的区域性和固定的地域性,如果缺乏当地群众的支持,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会困难重重。公众参与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这是世界上所有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功国家的一条共同经验。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定要充分信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1)要提高各级领导的群众意识,要深刻认识到离开实施区群众的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2)要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要利用电视、录像、广播、报刊、墙报、宣传栏等各种舆论工具,宣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大意义,使公众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在行为取向上能够自觉地参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监督。

(3)要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时,要把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的长远、全局目标,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定公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生态公益林规划实施要充分听取实施区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

4.4要积极探索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

有效途径对生态公益林要实现分类补偿。根据建设和管理目标可把生态公益林分为禁止利用型、限制利用型和利用型3类,结合其开发利用条件的优劣,把生态公益林投资机制划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财政扶持政策。对禁止利用型,不管其是否具备开发条件,政府要承担全部投资义务;对开发条件差的限制利用型和利用型生态公益林,政府要对其建设和管理承担主要投资责任,并且应加强对该类生态公益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其开发条件;对开发条件好的限制利用型,政府应根据限制程度决定投资的力度,利用限制越多,政府的投资就应该越多;对利用型,应以生态公益林管理区自筹收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省政府对缙云县仙都风景区生态公益林的做法即是如此。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因为,一是各地的林分条件千差万别,不同郁闭度、不同树种、不同地域的林分其发挥的生态效益迥然不同。二是各地的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三是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难度不一样,对保护管理补助标准要求也不同。资金主管部门要在双方公平、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手段确定补助标准,尽可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曾玉林.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方略[J].绿色中国,2005,1(2):15~18.

[2]卢朝升.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J].浙江林业,2002(10):4~6.

上一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研究 下一篇:遂昌县有机种植业发展的前景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