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体会

时间:2022-08-27 10:03:29

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均采用前路复位,植骨融合。结果 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植骨块移位和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四肢不全瘫14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完全瘫6例,4例脊髓功能无恢复,1例稍有改善。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原则主要包括复位、减压和稳定。复位是上述治疗原则的核心和关键。颈椎前路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颈前路;下颈椎;骨折脱位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应以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为基本原则【1】。笔者自2005年3月~2010年9月对20例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均采用前路复位,植骨融合,获得满意复位及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56岁,平均39.7岁。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C4-5脱位11例,C5-6脱位8例,C6-7脱位1例。20例中小关节半脱位8例,单侧小关节交锁4例,双侧小关节交锁8例。四肢不全瘫14例,四肢完全瘫6例。术前脊髓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2例,D级9例。

1.2 手术方法 对于脊髓损伤后8小时内入院病人,给予甲强龙冲击,初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mg甲强龙,15min静脉注射,大剂量注射后暂停45min,再以5.4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23h,最大限度挽救脊髓功能。常规行颅骨牵引,患者仰卧位,保持颈中立位至略屈曲位行纵向颅骨牵引,重量从4.5kg开始,每隔15~30min增加2.5~4.5kg,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10kg。密切观察病人四肢神经功能变化,并在透视下观察椎体复位情况。当上、下小关节突被牵开呈“尖-尖”对顶位时,对于双侧小关节脱位,将下位椎体略向前推托,同时将头部略向后伸,即能自行复位。对于单侧小关节脱位,将患者头颈略向脱位侧旋转,即可复位。一旦复位成功,即取颈部略过伸位,牵引重量减至4.5kg维持。其中牵引复位成功16例,未复位4例。开始均行前路手术,术中保留颅骨牵引弓。病人仰卧位,采取颈丛麻醉,均取右侧横切口,暴露脱位的椎节,切除脱位间隙损伤的间盘组织,撑开器张开椎间隙。对于颅骨牵引后未复位的病人,由台下助手给予颅骨牵引,术者撬拔椎体间使之复位。C型臂透视确认获得满意复位,刮除两侧终板软骨,取三面皮质的髂骨植骨,安放颈椎钢板。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3.4个月。均采用前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100毫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植骨块移位和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四肢不全瘫14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完全瘫6例,4例脊髓功能无恢复,1例稍有改善,1例因肺感染死亡。

3 讨论

3.1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术原则 下颈椎骨折脱位通常由屈曲牵伸和屈曲旋转暴力所致【2】,损伤节段韧带完全或绝大部分断裂,稳定性丧失,影响脊髓功能,甚至危及病人生命【3】。治疗应以复位、减压、稳定为基本原则,复位是治疗的中心环节。【4】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脱位的小关节得以复位,尽快解除对脊髓的压迫,至少避免脱位椎体对脊髓的损害进一步加重,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对下颈椎骨折脱位而言,采用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生理弧度和获得即刻稳定性,颈前路单间隙植骨、钢板固定融合率为97.8%;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5】。另外,呼吸道的管理是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治疗的关键,对于创造手术时机、降低术后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3.2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人,由于颈椎多处于极度不稳状态,在无内固定的情况下要妥善处理呼吸道问题相当困难,在肺部感染尚未发生之前施行手术固定对改善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因而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早期手术。笔者认为,把颈前路作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的基础具有以下优点:(1)仰卧位可避免挪动过程中加重脊髓损伤;(2)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常有椎间盘损伤并突出。单纯后路复位在此情况下十分危险,复位过程中伴随脊髓的前移,突出的间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医源性损伤。(3)前路植入楔形植骨块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椎间高度。(4)使用前路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恢复颈椎前方的张力带结构。(5)前路钢板内固定可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

总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原则主要包括复位、减压和稳定。复位是上述治疗原则的核心和关键。颈椎前路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袁文,贾连顺,陈德玉等。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23

[2]任先军,王卫东等。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76

[3]陈德玉,贾连顺,谭军等。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7(3):97

[4]王长峰,贾连顺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处理。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5):332

[5]袁文,贾连顺,倪斌等。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198

作者简介:钟斌,男,(1973.3-),江西南昌人,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本科

上一篇: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囊动脉假性动脉... 下一篇: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