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林改后提高林农收入途径初探

时间:2022-08-27 09:13:56

兰州林改后提高林农收入途径初探

摘 要: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林业大发展”,作者在分析兰州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调查和研究,初步探讨了六条兰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提高林农收入的途径。

关键词:林改;问题;收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40-02

兰州市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地处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仅12.21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30年来站在新的历史潮流起点上作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旨在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努力实现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目标,从而带动林区活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充分调动林农造林的热情和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1998年以来,兰州市同全国、全省一道,历经2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从2012年开始,全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转入配套改革阶段,对于拿到林权证的老百姓来说,如何从拿到的林权中依法得到收入,是全市林农的普遍期望。

1 集体林改基本情况

通过1998~2000年两年的艰苦努力,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目前已取得了质量高、效果好、群众满意的效果,成效明显。目前,已进入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据统计,全市有集体林地面积44.44万hm2,参加本次林改的面积38.28万hm2;涉及林改的有7个县区(安宁区没有任务)、68个乡镇、502个村、2 271个村民小组,2010年6月底前兰州市涉及林改的7个县区和68个乡镇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已经全部制定,并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2 408个村民小组全部制定了承包方案,批复实施2 408个。目前,全市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38.28万hm2,占参与林改面积的100 %,其中,家庭承包经营34.76万hm2,承包到户率90.8 %;签订合同38.28万hm2、11.6万份,合同签订率100 %;林权证颁证38.28万hm2,拿到林权证的户数10.91万户,颁证率100 %;建立县乡村林改档案2.09万卷。在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38.28万hm2面积中,公益林面积2.85万hm2,宜林地35.43万hm2。

如何盘活利用兰州市这笔巨额的集体林地资产,不仅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适应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2年开始,全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将着重抓好“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即建立健全林业管护制度,建立健全支持林业发展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林业制度,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为做好配套改革工作,市上也出台《兰州市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兰州市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和《兰州市“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但在配套改革中如何做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林业大发展”,结合兰州市实际,还存在以下特殊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差,以生态公益林地为主

兰州市集体林改林地主要分布于榆中北山、皋兰和永登的西北部地区,干旱少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林地生产力低下,而且承包到户的林地主要在山区,以生态公益林地为主,占林改林地面积的97 %以上。

2.2 有林地面积少,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差

兰州市植被稀疏,森林资源贫乏,全市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38.28万hm2面积中,有林面积仅为2.85万hm2,林种为生态公益林地,林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依托森林、林木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小,条件差。

2.3 宜林地面积大,植树造林任务艰巨

已承包到户的林地面积中宜林地35.43万hm2,占集体林改林地面积38.28万hm2的92.56 %,而且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再加上林农无力投入,植树造林难度大且任务艰巨。

2.4 政策尚不配套,提高收入困难重重

目前,全市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刚刚开始,林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评估、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林改后国家支持植树造林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尚未出台或出台不到位,从而使目前林农在林改林地上得不到相应的收入。

3 提高林农收入的对策

3.1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高林农收入

兰州市通过林改的集体林地主要为宜林荒山荒坡,是兰州生态建设的主要后备基地,要积极通过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天保工程来规划造林,同时要把兰州市6.67万hm2生态林建设任务也要规划到这里,同时,要努力提高每亩造林补助标准,让林农承担起植树造林的任务。不仅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而且也提高林农收入。

3.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

要在已有森林资源丰富的林地上,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经营模式,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生态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林下种菜、种药、种草、放养生态鸡,在林区舍饲养牛、养猪、养羊等;做好森林旅游,围绕森林旅游发展餐饮、商品零售等配套产业;实现近期获利、长期获林,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为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的目标。

3.3 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提高林农收入

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主要对提供生态效益的公益林经调查确认后进行补偿,5元/亩·年。2010年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后,国家对纳入天保工程范围内的集体国家公益林提高了补偿标准,10元/亩·年,对地方公益林,国家补助3元/亩·年,其它由省、市、县地方政府进行配套补助。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特别要把纳入公益林地的宜林荒山也纳入补偿范围,从而提高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提高林农的收入。

3.4 加快林地林权流转,提高林农收入

通过2年多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明晰了林地产权,使全市广大林农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也拿到了林地权属证书,这给林农放手发展林业生产吃上了定心丸。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抓好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而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就是配套改革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林权主体改革,做到了林地人人有份,但每个地方、每个村社、每个家庭,由于分到的面的多少不同、每个家庭劳动力情况不同,从而造成对将来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和思路千差万别,有的将全力经营林地,获取相关收入;而有的地方、有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对获得的林地资源不愿意经营或无暇顾及,因此,要大力提倡公司、单位或承包大户通过有偿使用、林农入股等林权流转的形式,取得林地使用权,发展林业生产,从而增加林农收入。

3.5 制定林改优惠政策,提高林农收入

兰州两山加一河的地形地貌,造成了发展空间狭小,土地资源紧缺,而广大的农村林农经营着大量的宜林荒山,由于缺乏项目和资金,而无法造林绿化,发展林业生产。兰州市的南北两山绿化,正是政府出台了十条优惠政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使昔日荒山秃岭的两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绿化好70 %林地前提下,30 %林地可以开发利用”政策,极大地鼓舞和提高了两山承包绿化者的积极性。因此,在集体林改区,特别是地处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和白银市三角地段的区域,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的情况下,积极吸引一些质地优良的项目落户集体林改林区,利用开发宜林荒山建一些生态产业开发项目,如通过移山造地,变发展生态林为发展经济林、通过各种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项目建设,从而带动当地林农经济收入的提高。

3.6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林农收入

发展林下经济是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低碳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场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为做好这项工作,兰州市制定了《兰州市“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从而确保这项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粮模式以及森林生态旅游模式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对于林改后的林农来说,最缺的也就是农林生产的实用技术。兰州作为甘肃省中心城市,集中了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园艺学校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涉农科研单位,要依托他们的优势,由政府出面制定林农技术培训规划,利用3~5年时间,就几项重点的农林实用技术,通过培训,教给林农,利用科技来发展林区经济,从而实现通过大力培训,提高林农收入的目的。

总之,在基本完成以“明细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后,现在各级政府正在进行“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笔者认为,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林农的收入,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通过多方研究,就林改后如何提高林农收入,初步提出了以上六种途径,从而保障林农的收入,实现兰州集体林改林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林业发展、林区和谐”的目标。

上一篇:皋兰县“三膜一砂”大棚甜瓜规范化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红蜘蛛对红叶李和红叶碧桃的危害及防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