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7 07:50:20

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龙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广东龙门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1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龙门县的种植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的只种植水稻变化为现在的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如蔬菜、柑橘等,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脱贫致富影响非常大[1-5]。为此,笔者结合龙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1 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龙门县蔬菜总种植面积约3 000 hm2,其中包括常年种植蔬菜的大型基地13个,总面积约400 hm2,冬种潮州芥菜面积约1 333.33 hm2,淮山种植面积约233.33 hm2,慈菇种植面积约100 hm2,粉葛种植面积约66.67 hm2,供应龙门县本地市场、零散种植的青椒、油菜、茄瓜等蔬菜、瓜类面积约200 hm2,农户自产自给的蔬菜种植面积约666.67 hm2。

龙门县13个大型蔬菜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平陵镇和龙江镇,其中平陵镇占12个,龙江镇占1个。属个人承包,面积为16.67~100.00 hm2,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是龙江镇均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面积达100 hm2。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出产的蔬菜大部分销往深圳、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少部分销往香港。13个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年产蔬菜约2.4万t,年产值约2 880万元。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先后联合成立了吕氏蔬菜生产合作社和八达蔬菜生产合作社。

近年来,龙门县政府大力倡导农业种植“一乡一品”。在县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初具规模的蔬菜产业有龙江镇的潮州芥菜、蓝田瑶族乡和龙华镇的淮山、永汉镇的慈菇、麻榨镇的粉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龙门县先后成立了蓝田瑶族乡淮山专业合作社和龙华镇马嘶淮山专业合作社。

2 存在的问题

2.1 培植意识不强

龙门县的主导农作物还是水稻,因为水稻是政治性粮食作物,加上惠农政策的施行和机械化种植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倾向于种植水稻。龙门县的主要经济农作物是柑橘,种植面积达2.53万hm2左右,历年来柑橘种植户的收入还算是可观的。由于在很多人看来,蔬菜产业的培植只是一个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而对大局的财政增长没有很明显的帮助,因此人们对蔬菜产业培植的持续发展没有较强的意识;同时,也缺乏责任心和知识水平,缺乏有力的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因此,尽管龙门县的部分地区逐渐开展了蔬菜培植工作,但力度不够,人们的发展眼光不够到位,这些因素对农业市场的价格需求影响很大。此外,大部分的农户的蔬菜的生产处于粗放的经营状态,也限制了龙门县的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销售价格不稳定

虽然龙门县各个地区都有蔬菜种植基地,但是这些基地一般都建在城乡结合处,例如龙田镇的邬村无公害蔬菜基地,无法适应大宗批发交易。龙门县城乡结合处供应居民的蔬菜价格相对稳定,蓝田瑶族乡和龙华镇的淮山、永汉镇的慈菇、麻榨镇的粉葛由于种植面积较少,加上县政府的扶持,政策的落实使得淮山等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但是种植面积最大的龙江镇冬种潮州芥菜和大型蔬菜基地的销售价格很不稳定。龙江镇于2007年开始冬种潮州芥菜,潮州芥菜基本上是鲜菜出售,2007年的销售价格约1元/kg,2008年的销售价格约1.4元/kg,2009年的销售价格约0.45元/kg,2010年的销售价格约0.65元/kg,2011年的销售价格约0.6元/kg,这4年来的销售价格偏低,农户除去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辛苦耕作2个月的收入几乎为零,销售价格的不稳定让很多农户的种植热情减退。大型蔬菜种植基地一般种植油菜、白菜、芥蓝、芥菜等叶菜类型蔬菜,其销售价格更不稳定,以2011年蔬菜种植基地油菜的销售情况为例:油菜1年种植5造(每年4—5月雨季不能种植),平均2个月1造,前3造一般的销售价格为0.7~0.9元/kg,后2造的一般的销售价格为2.0~3.0元/kg,种植1 kg的油菜的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加上运输成本约1.0元,则说明前3造蔬菜种植基地的承包商处于一个亏本经营的状态。

2.3 生产成本和工人成本提高,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肥料、农药的销售价格每年都在攀升,蔬菜种植基地工人的每人平均工资也由2005年的1 000~1 20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2 500~3 000元/月,蔬菜价格的不稳定和生产成本、工人成本的提高制约了蔬菜种植基地的发展。蔬菜是鲜嫩产品,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全县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影响批量外销。不仅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6-8]。

3 发展对策

3.1 制定符合实际的蔬菜产业政策

在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龙门县政府和农业局相关部门起着重要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关的蔬菜产业政策。一是制定相关的财政预算,给予蔬菜种植的农民相应的无息或低息贷款,加快对蔬菜种植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乡道建设),使得蔬菜及时有效地运出。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和引导服务职能,坚决杜绝乱摊派、乱收费、随意胡乱决策劳民伤财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不断巩固与加强和兄弟县市的交流与合作,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龙门县政府和农业局相关部门可以以龙江镇均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模板,争取政策上扶持其他12家蔬菜生产基地,在全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面推广喷灌、大棚和冷库。喷灌可以节省人工和农药用量,大棚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冷库可以在蔬菜收割后延缓上市时间,错开上市的高峰期。喷灌、大棚和冷库如果全面推广,就能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种植反季节蔬菜,错开了上市的高峰期,无形中提高了龙门县蔬菜产业的经济价值,提升了龙门县蔬菜产业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3.2 培育市场,搞活流通,稳定价格,扶持加工业

一是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积极扶持蔬菜运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蔬菜产业,鼓励扶持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建成的农贸批发市场,建成全县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价格服务中心,扩大销售,搞活流通。三是积极筹建平陵镇蔬菜批发市场,发挥蔬菜运销大户和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培养一批市场“经纪人”。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市场信息交流关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以营销促发展,使蔬菜产业开发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化方向发展[7-8]。以龙门县龙江镇潮州芥菜产业为例,潮州芥菜鲜菜销售近几年来情况不理想,可以鼓励发展潮州芥菜的腌制初级加工(半成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潮州芥菜的附加值,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确定腌制潮州芥菜的销售时间。当然有条件的政府可以引入有实力的企业,专门生产腌制潮州芥菜的成品,形成品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产自销。

3.3 加强检验检测,全面提高无公害蔬菜品质

龙门县农副产品残留农药检测中心自2002年起,就组织开展了蔬菜农残抽检工作,先后采用速测卡、速测录、速测仪等重点对蔬菜主产区和批发市场进行了取样检测。2006年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农残检测室,配备了一套定性检测仪器和相关设备,全面开展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验检测工作,受到当地政府与广大菜农的高度关注。生产基地蔬菜凡是经检测合格的,允许上市销售,经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出禁止采收通知单或延期采收通知单,由村委会通知菜农延迟采收,责令生产限期整改,禁止进人市场,对乱用禁用农药者严厉处罚[7-8]。

3.4 把蔬菜产业培植与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要把蔬菜产业的培植发展与龙门县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把生态旅游农业作为龙门县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蔬菜文化和观赏蔬菜。让游客在品味自然风光的同时,到田园采瓜摘菜,享受田园生活,增强产业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丰收。

4 参考文献

[1] 王艳,周云龙.提高中国蔬菜与水果业国际竞争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09(3):4-6.

[2] 黄仁跃.关于云南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业教育研究,2008(1):4.

[3] 杨哲林,王秀云.加快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7):119-122.

[4] 杨娟.浅谈信阳市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0(19):53.

[5] 林伟君,罗慧君.2010年上半年广东蔬菜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34-235.

[6] 孟凡玉.温室大棚蔬菜发展问题分析[J].北京农业,2010(10):30-32.

[7] 刘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以河南省正阳县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6):51-52.

[8] 邓敏.逊克县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0-101.

上一篇:霍山县蚕桑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下一篇:汾阳市花生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