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花生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3-12 02:21:53

汾阳市花生产业发展规划

摘要 介绍了汾阳市花生产业概况及其优势,提出花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建设原则,对技术及管理机制、保障措施、预期效益等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汾阳市花生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花生产业;优势;规划目标;保障措施;效益;山西汾阳

中图分类号 F31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05-01

花生是汾阳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又一主导产业,产业优势日益明显,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贸易一条龙的花生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1-4]。为进一步推动花生产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花生产业发展规划。

1 汾阳市花生产业概况

1.1 自然概况

汾阳市花生种植区域有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贾家庄镇等平川井灌壤土区,区域化种植初具规模,品种品质结构优化。该区域农民素有种植花生的习惯,并且所辖区域光照充足,区内土质为砂壤,土壤疏松,中性微偏碱,pH值适中,适合花生种植,所产花生颜色白、皮薄仁大、色泽好、商品性好,具备种植花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是花生生产的优生区。

1.2 生产现状

2009年,汾阳市实施花生高产创建田806.67 hm2,总产量3 630 t,平均产量4 500 kg/hm2,按5元/kg计,收入2.25万元/hm2;2010年,种植花生1 013.33 hm2,总产量4 682 t,平均产量4 620 kg/hm2,按7元/kg计,收入3.23万元/hm2。2011年,种植花生2 333.33 hm2,总产量11 025 t,平均产量4 725 kg/hm2,按8元/kg计,收入3.78万元/hm2。

2 产业优势

2.1 规模种植

近年来,汾阳市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发展到3 333.33 hm2以上,冀村镇整乡推进集中连片种植1 333.33 hm2以上,尤其是东宋家庄村集中连片133.33 hm2以上,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

2.2 加工贸易

近年来,汾阳市涌现出一批花生剥壳加工、分级包装、批发销售的贸易经纪人。同时,还将花生皮加工压饼作饲料用,增加花生的附加值。目前,年加工能力已达6 000 t以上,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疏通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花生仁主要销往青岛品品好粮油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等花生油大型品牌企业,形成了广购、远销、大流通、大商贸的花生米经营格局。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力地推动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2.3 技术支撑

汾阳市在花生生产中采取专家承包到村、技术人员承包到户、从种到收、一包到底的办法。从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路线选定和关键环节指导等各个方面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加之省市农业职能部门开展包村联县驻点调研帮扶活动,推进了产业化进程。种植户拥有多年的种植经验,已经熟练掌握了种植花生的技术,提供了实现花生高产创建目标的技术支撑。

3 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建设原则

3.1 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支持、百姓受益”的原则,坚持立足资源、依靠科学,发挥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技术攻关,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量;通过高产示范片建设,辐射带动汾阳市优质花生种植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使花生在汾阳市油料产业中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3.2 规划目标

2012年汾阳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 333.33 hm2以上,总产量达到1.5万t,到2015年形成面积稳定在5 333.33 hm2以上,实现总产量3.2万t,总产值3亿元的目标。

3.3 建设原则

一是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产品。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名牌,形成优势产业。五是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举。

4 技术及管理机制

4.1 技术引进推广

在花生种植区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新机具,普及推广下种、覆膜、覆土一次性机械作业、调控施肥、培土迎针、叶面喷肥、生物防治等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为大面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在生产中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晋花7号、晋花4号、晋花3号等优良品种,优种率100%;集成推广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清棵蹲苗、培土迎针、叶面喷肥等关键栽培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0%;全程机械作业100%。

4.2 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经营方式,明确经营主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获“五统一”模式。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完善档案整理。

5 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一是加强领导,市政府

(下转第309页)

(上接第305页)

要成立花生产业发展领导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涉农部门领导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二是增加投入,市政府要设立花生产业发展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整合使用各类财政资金,将各部门农业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向花生产业倾斜。三是全方位搞好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单位本部门职能职责,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农委负责方案的制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及技术服务工作;财政局负责补贴和奖励资金的落实;水务局负责基地基础设施修复改善;林业局负责基地内农田林网建设;农机中心负责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与使用;农经中心负责土地依法流转,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指导;信用联社负责花生基地建设所需资金的金融服务;所涉各乡(镇、街道)、村负责宣传发动及面积落实和具体组织实施。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委员会。

6 预期效益

6.1 社会效益

本规划的实施,可大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扩大油料生产规模,提升油料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大大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6.2 生态效益

通过有机肥、生物菌剂的应用,能减轻土壤中化肥和农药污染,培肥地力,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3 经济效益

2012年全市3 333.33 hm2花生平均产量4 500 kg/hm2以上,收入3.6万元/hm2以上,总产量1.5万t以上,总产值1.2亿元,综合利用收入达4.5万元/hm2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十二五”末,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 333.33 hm2以上,平均产量达到6 000 kg/hm2以上,收入达到4.5万元/hm2以上,综合利用收入达6万元/hm2左右,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7 参考文献

[1] 于洪波,史普想,于树涛,等.阜新市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13-16.

[2] 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河南省花生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0-12,17.

[3] 白选杰.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1356-1358.

[4] 周可金,吴永辉,邢君,等.安徽省油料产业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4):69-71.

上一篇:龙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酸雨观测记录月报表的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