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里的Art Deco

时间:2022-08-27 06:23:23

所谓Art Deco(装饰派艺术),脱胎于新旧世纪之交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

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最早没有这个名称时它就形成了,叫春明艺术园区,由毛纺厂的空置厂房改建,而丁乙是第一个入驻的艺术家。在这之前,他在苏州河边借了一间房子作画室,一个人听着苏州河的水声与来往船只的汽笛声安心画画。现在他的画室仍在那里,画室有好几间,木结构的房子有天窗,透进一点散射光,但看上去很老了,前一阵因为发现了白蚁而不得不换了几根横梁。

而在7号楼的底层,丁乙的太太王一武在那里开了一家老家具店,专营Art Deco风格的家具,名字与Art Deco相谐:凹凸库。

所谓Art Deco(装饰派艺术),脱胎于新旧世纪之交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Art Deco从非洲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养料,而同时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包豪斯学派、未来主义等都成了推动Art Deco发展的力量。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Art Deco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开来,最终在远离战争、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落地开花,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成了西方文明最先登陆的码头,对外国人而言又成了窥探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进入20世纪后,在消费主义的主导下,上海又迅速成为消费之都、娱乐之都和远东地区最大的不夜城。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大环境,使上海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交融中,不时涌动一股股现代城市文明的潮流,当时,巴黎的时装信息传到上海只需一星期。Art Deco也是最先在上海出现,展示了前卫的审美模式和惬意的现代生活哲学。

由美国制造的一系列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进入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主要在职员以上的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Art Deco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和细节的狂热,将装饰派艺术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Art Deco精神符号的设计思想,犹如一道阳光,照亮了那个时代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层面,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文化生活。可以说,Art Deco艺术风格彻头彻尾地左右着当时上海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在建筑方面,上海出现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比如美琪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国际饭店、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等,今天,这些建筑依然是城市的的地标。

作为建筑的映射,家具设计方面受Arc Deco的影响显而易见,三四十年代留下了无数Art Deco风格的家具,是当时市民阶层与中产阶层高度认可的样式。丁乙此前并不知道上海有这样的文化遗存,早在2002年,当吴中路一带还是老家具集散地时,他陪一个美国朋友去淘过老家具。当时他本人喜欢中国的明式家具,也添置了不少。但看到这位美国朋友专挑一种线条简洁明朗、年份不老的家具,而且不讲究材质,问了之后才知道,这种家具就叫ArtDeco,在美国迈阿密等新兴城市曾经火过一阵子。他还知道,这种艺术流派对后来的艺术影响巨大。

美国朋友选购了一些,价钱相当便宜,并请丁乙帮他托运至美国。在丁乙做这些事时,他开始了解Art Deco在上海的前世今生,简直如梦如醒,马上冲到吴中路一家老家具商店里,一出手就买了8万元的Art Deco家具,将家里已经有的明式家具换掉。后来他还千方百计托法国的朋友买到了一本介绍Art Deco的画册,读得如饥似渴,形影不离。这本厚厚的画册现在还是每天晚上丁乙必读的“圣经”。

“后来我发现,Art Deco在东方几个城市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上海、东京和新德里。”丁乙说,“Art Deco对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上海市民很早就接触并习惯了西方的装饰艺术。现在,上海有许多新建筑选择了Art Deco艺术风格,并到市场的广泛认同,比如新天地周边的新建楼宇。这是建筑师寻找城市脉络、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捷径。”

在哈尔滨、天津、青岛、济南、汉口、宁波、广州等城市都有大量Art Deco建筑的遗存,但是上海的数量最多,分散最广,遗存情况最好。家具也是如此,上海历来是中国家具的制造中心。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从老洋房里流出来的Art Deco也很多,这为丁乙捡漏创造了机会。几年时间里,他只要有空就往吴中路老家具店里跑,很快就将家里的空间塞满了。后来因为东西太多,他与太太商量后,索性就开一家Art Deco商店,并营造一家爱好者俱乐部的氛围。

“我是喜欢Art Deco才开这家店的,平时都是我太太打理,我顶多在店堂布置方面提点建议。”丁乙说。

太太是他的校友,也是学设计的,在丁乙的影响下同样成了Art Deco的粉丝兼传播者。“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对这些家具是有感情的,卖出一件,会想念它很久,担心在别人家里受到损坏。所以我们是挑选顾客的,不懂的人我们不会卖给他,钱出得再多也不卖。”

凹凸库有上下两层,Art Deco家具以居家的方式陈列着,努力复原着上海人的生活情调与方式。墙上挂着丁乙的版画、具有Art Deco风格的老旗袍、挂钟,还有他们从拍卖会上买来的三幅老油画,作者是与潘玉良齐名的唐蕴玉。

现在丁乙夫妇成了不可救药的Art Deco粉丝,他们拥有的老家具超过3000件,堆放在内环外的一个仓库里,雇了几个工人在那里修复。家里也见缝插针地放了300件,他们还在南京西路石门二路拐角上一幢建于1927年的Arc Deco公寓楼里买了一套房子,用于陈放最心爱的一部分老家具。

上一篇:拯救欧洲与防毒面具 下一篇:美国买房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