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家庭伦理剧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

时间:2022-08-27 05:29:08

浅议中国家庭伦理剧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家庭伦理剧导致形成社会恐慌的原因,阐述了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的关系。指出,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是相生的,正确的大众文化可以洗涤心灵,端正价值观;不良的大众文化,将会把文化工业的触角深入到我们的思想当中,成为超我人格,渗透到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中。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保持对不良大众文化的敏感与警惕。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大众文化;社会恐慌;关系

一、家庭伦理剧导致形成社会恐慌的原因

1、电视节目的社会化作用

施拉姆曾提到“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有教育意义,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例如,在2009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蜗居》,剧中的女主角海藻大学毕业后,与公司职员小贝相恋,两人也感受到攒钱买房的辛酸。因为工作关系,海藻结识了市长秘书宋思明,宋对她一见倾心,如有神助般化解了海藻各种难题。最后由于生活的种种波折,海藻最终爱上了宋思明成了他的情人。此电视剧多处传达出来的大众文化中,无可避免提及了社会敏感话题“小三”、“房价”等问题。

许多家庭伦理剧传达出来的不是真善美,而是社会的假恶丑。就例如《蜗居》,女主角不堪重负,被有背景的宋思明拿钱拿权砸昏了头,抛弃了相恋多年的穷小子。这些电视剧虽然也都来源与生活,但这样的文化传播无疑也将对社会价值观有所影响。电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存在的,《蜗居》让我们看到,“小三”也是被逼的,“小三”也是有真爱的。然而这样为“小三”摇旗呐喊的电视剧真的好么?“小三”的行为需要抵制,在电视剧中,更应该减少这样对于“小三”的刻画,这些坐享其成的社会风气,不应该在电视剧里一而再再而三的播出,虽然这样的电视剧大众喜欢看,但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有可能会使更多“小三”找出更多道德上说服自己的理由。

电视对于大众文化形成的影响,问题不在于是否引起社会恐慌,而在于让人们看到的是世界以及生活与其中的人民的哪一种景象?让他们效仿的是什么样的榜样?鼓励他们期待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我们没理由担心电视让人们看到一个暴力的世界,因为我们知道世界本身就充满着暴力。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他们是否会看到或经常看到暴力受到奖赏,犯罪者逍遥法外。[1]

2、拟态环境下的真实缺失

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拟态环境包括外层的媒介环境与内层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2]家庭伦理剧对于现实生活中个案的提取,在电视荧屏上放大、夸张、以艺术的姿态形成虚拟的现实生活。这样的拟态环境,可以使看电视的人身处其中,同时拿电视中的生活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比较,甚至有些人会沉沦于电视剧情中,认为电视中的刻画是真实存在的,把编剧描绘的电视世界当成自己的现实生活。

电视剧中营造的虚拟场景,夺取了许多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的生命。电视剧营造的环境,让人完全背离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有一切生活的好与坏都是由自己决定的,跟有没有嫁给一个“高富帅”毫无关系。电视剧中的“高富帅”总是那么优秀,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让许多少女痴迷不已。然而现实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日子,即使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之后如何幸福还是要靠个人。

“拟态环境”是把双刃剑,与现实契合部分可以帮助受众认知环境,而与现实偏离部分则可能误导大众。电视剧中描绘的拟态环境,可以让受众陷入痴迷,也可让大众产生普遍恐慌,减少的方法一是在于传者本身,二是在于受传者自己。

二、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的关系

1、权力的规训

福柯的观点认为,大众文化应该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规训工具之一。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在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的渗透性以及它与人的身体和生命活动的紧密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无所不在性,使现代人身体的各部位及其实际活动,无不笼罩在大众文化的游戏网络之中。[3]

家庭伦理剧的大量投放,其中蕴含的是权利需要我们认同的社会秩序,比如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车有房,婆媳生活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婆婆、媳妇、小姑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纠结,甚至都成为中国独有的大众文化,这些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再由电视剧表现出来,在看电视剧的同时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带入到情景当中,让我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产生恐慌。

再如电视剧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现出,对于高富帅的追捧,以及没有房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何尝又不是现如今中国人人感受到的贫富差异。电视剧让我们感觉没有房的儿子难娶媳妇,没有钱的情侣生活困难。这些电视剧中的情况很容易就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

2、心理控制

洛塔尔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化工业的控制就是反向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借助催眠、自由联想等疗法使精神病患者被压抑在心理底层的无意识内容释放出来,从而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文化工业的心理控制则反其道而行之,它鼓励人们把外在的社会规则内化为超我人格,然后借助这个超我的力量把那些为社会秩序所不允许的欲求和愿望压抑到无意识的深层,并对它们时时进行管束。这样,大众文化就成为社会统治的帮凶。[4]

电视剧作为文化工业的一部分,在大众文化鼓励把外在的社会规则变化为超我人格时,仅仅是靠灌输和说教很难达到说服的效果,因此它需要采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让我们欣然接受。家庭伦理剧的主人公,和生活中的我们很像,让我们存在心理上的角色接近性。他让我们做梦,让我们感觉我们和主人公一样是个普通人,有一天我们也会灰姑娘变成公主,只要遇到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主人公。这种隐含在电视剧中的拜金心理,逐渐影响我们的超我人格,把社会中的有钱人有权地位越抬越高,才会形成现如今有钱人有权人自持甚高的局面。

阿多尔诺认为,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可自居性使大众文化对大众来说变得魅力无比,文化工业也是利用大众的自居心理来控制和左右大众。

三、总结与展望

根据上述分析,电视剧将升华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一再的夸张、夸大,最终深深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这种文化是广泛的且可以传播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恐慌是相生的,正确的大众文化可以洗涤心灵,端正价值观。当然不良的大众文化,将会把文化工业的触角深入到我们的思想当中,成为超我人格,渗透到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中。

文化工业控制下的个体不仅在文化消费中是无力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法形成自己的权戚,就只好依附于外在的权威,并在对权威的自居中获得。他惧怕权威对他的抛弃,甘愿受权威的支配、控制甚至虐待。

【参考文献】

[1]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2.

[2] [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罗小青.大众文忆:作为温柔的权力观训―对福柯微观权力的批判[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10.

[4] 尤战生.大众文化与心理控制―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心理学维度[J].山东社会学,2003.5.

上一篇:毕节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下一篇: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观念及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