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转角塔基础角度变换

时间:2022-08-27 02:33:18

超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转角塔基础角度变换

摘要:对某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线路全长29km,双回双分裂LGJ-630/45导线,地线一根采用GJ-100,另一根采用OPGW-120。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村民不同意该线路走向P13~P17段进行了2次改线。第1次改线,P13转角为右53°10′18″基础开始施工后由于遭到村民反对,经协调后进行了第2次改线,P13转角为右37°12′48″,以供参考。

Abstract: For a design of 50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the length of line is 29km, the wire is double back and double split LGJ-630/45 wire, one of ground line is GJ-100, the other one is OPGW-120.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villagers do not agree with the line towards P13 ~ P17 segment, so the lines are changed two times. The first change is that the corner of P13 is changed into the right 53 ° 10'18 ", which is opposed by the villagers afte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so they coordinated the second times change which is that the corner of P13 is changed into the right 37 ° 12'48", for reference.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转角塔基础;角度变换

Key words: transmission line construction;the foundation of e corner tower;angle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51-01

1实际工程情况

在第2次改线前,已将P13塔位按第1次改线的角度分坑并开挖完毕,开始现场浇筑基础。由于第2次改线引起P13角度变小约16°,按常规应对P13塔位重新分坑进行基础施工因P13塔所处山头地形较复杂,在P12~P13直线上已无法再找到适合的塔位,因此只能采用第1次改线确定的塔位。P13塔位于山顶坎边,地表0.3m为植被层,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石英质砂及植物根系,结构松散。0.3m以下为砂质粘性土,褐红、褐黄、褐灰色,系花岗岩风化而成,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含强分化块。根据地质情况,设计认为宜采用掏挖基础,砂质粘性土可作为基础持力层。根据上述情况,提出2种方案:方案1:P13塔第1次改线设计采用SJC1转角塔,采用直柱全掏挖型基础,基础主柱直径2.0,2.4m,基础底板直径3.8,3.7m,基础埋深7.0,8.0m。第2次改线后,保持原设计和基础分坑位置不变,对该塔电气间隙、铁塔结构和基础受力等进行验算、复核,其结果均满足有关设计规程的要求。因此P13塔不需要重新进行分坑和开挖,仍采用第1次改线设计的塔型和基础。本方案线路方向与铁塔基础布置方式见图1(铁塔组立按无偏差考虑)。方案2:按新的转角对P13重新设计塔型和基础,并对基础重新分坑。

第1次设计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以天然土构成抗拔土体保持基础上拔稳定的人工掏挖基础。如果按第2次改线后的转角度数重新分坑开挖基础,由于此时的基础与第1次改线后的基础有错位和重叠的部分,需要在原开挖的基础上再扩大开挖范围,将影响塔位附近山体的稳定性,而只好采用大开挖基础。另外,由于新设计的基础与原基础有相碰撞的地方,需要将原基础报废并打掉。

方案2设计采用SJC1转角塔,采用直柱混凝土台阶式基础,基础主柱1.2m×1.2m、1.4m×1.4m,基础底板4.0m×4.0m、4.4m×4.4m,基础埋深4.2,4.4m。

2对《验收规范》具体条文的理解

根据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基础型式的选择,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不含桩基础)基础。P13塔位地质情况较好,应优先采用方案1的基础型式,还可以减少报废原基础造成的浪费和打掉部分基础引起返工而增加的投资。

针对方案1,在线路转角变化后,能否保持原基础分坑位置不变,甲方、设计、监理存在不同理解也就是对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中第5.2.16条关于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表5.2.16)理解不一致。

《验收规范》中没有对基础分坑提出具体要求在第5.2.16条关于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表5.2.16)要求:地脚螺栓式和主角钢插入式整基基础扭转不超过10′。转角塔整基基础扭转是指转角塔整基基础顺线路与横线路两轴线与该线路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和横线路方向中心线的角度偏差。目前,同塔双回线路大量使用。在某些地方,将双回路塔作为分歧塔使用,即在双回路塔的一侧分为2个单回路。当2个单回路方向不一样时,不能单纯的以其中一条线路的方向作为顺线路方向,或选取2个单回路转角的平均值作为顺线路方向。由于线路走廊的限制,现在越来越多采用3回路塔、4回路塔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转角塔基础的两个轴线也应该由设计计算确定。规程中所提出的“整基基础扭转”施工允许偏差,应指基础回填夯实后实际的两轴线与设计要求的两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

如图2所示,轴线①为第1次改线的线路内角平分线方向,轴线J为第1次改线的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轴线②为第2次改线的线路内角平分线方向,轴线K为第2次改线的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如果没有施工误差,轴线①就是原基础的横线路轴线,轴线J就是原基础的顺线路轴线。

如果单纯以线路方向来确定基础轴线方向,那么第2次改线后,轴线①与②或轴线J与K之间的夹角Δ就是基础扭转偏差值,此时Δ远大于验收规程允许的10′。以此来作为方案1不满足验收规程要求,必须对P13基础重新施工的依据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在根据导线布置、电气间隙及铁塔、基础的荷载情况进行计算,并得出满足有关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针对此特殊情况提出以轴线①和轴线J来衡量基础扭转偏差。只要基础施工后的扭转偏差小于10′,就可以认为是满足验收规程要求的。

3结论和建议

《验收规范》第5.2.16条整基基础扭转偏差应该指:基础施工完毕后,其顺线路与横线路两轴线与设计所给定的顺线路与横线路两轴线之间的偏差。而设计单位在工程实际中提出基础顺线路与横线路两轴线具置时,应提供基础分坑图。同时,设计单位也不可随意调整基础分坑布置方式,设计必须对导线布置、电气间隙及铁塔、基础的荷载情况进行复核,满足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在《验收规范》关于“整基基础扭转偏差”条文理解上,建议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充分沟通,理解验收规范的精神,避免各参建方在条文理解上发生歧义。这样,可由设计单位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复核计算,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减少返工,尽可能降低变更费用,节省工程投资。

上一篇:南通某物流集团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200km/h客货混跑线路基于扣除系数的通过能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