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时间:2022-08-27 02:01:13

大班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中国节日从新历的节日上看有:元旦、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从农历的节日上看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历的节日里有些是国际性节日,而农历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有神话传奇故事、有民间风俗活动、有对历史人物赋予永恒的纪念。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有它的历史文化习俗,每一个文化习俗里也有与它相对应的民间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节日不仅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又有着浓厚的民俗特色,蕴涵着不少精华,值得孩子们去了解、去探究。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这些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祖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民间文化习俗及风味小吃。

2.感受家乡特有的民间风俗气氛和体验家乡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幼儿对闽南童谣感兴趣,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帮孩子寻找有关泉州传统节日活动和民间风味小吃的的图片,给幼儿讲讲传统节日和泉州饮食文化的有关典故等,并在节日里带幼儿去参加活动和品尝小吃。

四、环境创设

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幼儿和家人一起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照片,家乡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区角 “美食街”材料投放,请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泉州的风味小吃。

五、供选择的教育活动及目标

六、主题思考网络

七、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八、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主题活动之一: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亲子活动)

设计意图:其一,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其二,为主题活动之二语言:“节日歌”做好知识和经验准备。其三,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知其味道、口感的不同,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自带一道小吃,并和孩子说说这道小吃的名称,在什么传统节日里有吃这道小吃,讲讲有关典故,并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

2.布置一个自助餐厅,每一道菜都标出菜名。

活动过程:

1.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泉州民间小吃品尝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带的小吃名称,并给全班小朋友讲讲什么传统节日里有这道小吃,陈述与该小吃有关的典故。请亲长讲讲带来的小吃是在哪里买的或是怎样做的。

2.请幼儿品尝小吃。提出要求:和同伴们互享,品尝前要洗手,品尝时要借助餐具。

3.讨论:你吃了什么?什么特点(外形和味道)?用什么做的?自己认为最好吃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在哪里也吃过?

4.收拾餐具。和同伴或家长谈谈刚才品尝美食的心情,以及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主题活动之二:节日歌(闽南童谣)

设计意图: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我觉得需要有一个载体能把传统节日和泉州的民间小吃之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并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和泉州民间小吃的关联和内涵,让幼儿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并感受到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那么,哪个领域最适合做这个载体呢?我思考着,最后选择了语言活动,而童谣作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喜欢的体裁,只可惜我一直找不到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童谣教材,于是我便大胆创编了闽南童谣“节日歌”。

活动目标:

1.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能用泉州话有节奏地、大胆地朗诵。

2.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感受家乡传统节日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有关传统节日的课件和图片;图谱、节奏卡。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解泉州民间风味小吃,学会闽南童谣“果子歌”,懂得新历与农历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复习闽南语童谣:“果子歌”,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果子歌”是用什么话来朗读的?“果子歌”里提到月份是指新历还是农历?

2.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引导幼儿用“几月几日什么节日”的句式完整回答。你们说的是新历,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二、观看课件,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及与其对应的活动和小吃。

课件一:“庆春节”。

提问:你看到什么?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春节是农历的什么时间?要求全班幼儿完整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或图片)。

课件二:踩街游灯过元宵节。

提问: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农历的什么时间闹元宵?这一天吃什么?

课件三:端午节扒龙船。

提问:他们在比赛划龙船和包粽子。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

课件四:清明节。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每年的这一天你和家人是怎样祭祖的?

课件五:中秋节。

提问:中秋节是什么时间,全家团圆在一起吃什么吗?

三、多种形式学习“节日歌”。

1.完整欣赏一遍“节日歌”,感受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问题: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里面说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哪些节日是你曾度过的?

2.观看“节日歌”的幻灯片,理解童谣的内容。

提问:每个节日里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

借助幻灯片,逐一引导幼儿用童谣的句式来完整回答。

3.借助图谱,分句学念“节日歌”,感受童谣的句式结构。重点理解和发音:节、煎嗲、赏月、重阳节、辞年。

(1)教师用图谱表示出句式一。

(2)问题:正月初一是什么节?这一天里大家都吃什么?

(3)看图完整念出句式一“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4)逐一出示每一句的图谱,以问题“这句里讲到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引导幼儿念出童谣的每一句。

(5)利用节奏卡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完整地念一遍“节日歌”。

X X X X X X XO X X X X X X XO

正月 初一 是春 节, 面线 鸡蛋 过新 年

4.师小结:这首“节日歌”里一句一个节日活动,有节日的时间、名称以及小吃。闽南语是我们的家乡话,你觉得咱们的家乡话好听吗?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的童谣、板书、闽南歌,可好听了。还有家乡人特别是老年人最爱看的歌仔戏、梨园戏等。

5.借助幻灯片有节奏地朗诵“节日歌”,感受闽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美。

四、歌表演“天黑黑”,在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1:

闽南童谣“节日歌”(自编)

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游灯踩街上元圆;

四月五号清明节,祭祖扫墓包润饼;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嗲绑粽扒龙船;

七月初七娘妈生,牛郎织女糖丸;

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家赏月月饼圆;

九月初九重阳节,尊长敬老九层;

廿九另晚年叨到,造龟炊来辞年

附2:

果子歌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

三月梅子酸兰兰,四月枇杷满街黄,

五月杨梅红贡贡,六月莲蓬水中央,

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

九月香蕉双头翘,十月金橘满山园,

十一月柑仔用笼装,十二月红柿甜又软。

主题活动之三:龟果糕点元宵丸(泥工)

设计意图:

首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家乡风味小吃,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家长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精神,增进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巩固和感受前面语言活动:“节日歌”的节日民间风味小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再次,为后面的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创设提供游戏材料。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团圆、压扁等技能塑泥,并用辅助材料装饰。

2.体验制作和成功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前一个活动已看过吃过的泉州民间小吃;

物质准备:橡皮泥、泥工板盘子、湿毛巾、牙签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前个活动看过、吃过的小吃,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出示龟果糕点元宵丸,请幼儿说出小吃的品种和外形特征。

提问:你还吃过什么民间糕点?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塑泥交代的注意事项:

(1)应在泥工板上塑泥,不要把橡皮泥掉到地上。

(2)注意按比例分泥。

4.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作品做大点,花样多点。

5.作品展示和分享交流:

(1)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哪些做得很成功,哪些要怎样改正才会更好?

(2)参观大家的作品,边和同伴讨论,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

主题活动之四: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

设计意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一个节日一个风俗,一个风俗一道民间小吃。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团圆之日,月饼更是具有团圆意义的赏月食品。月饼作为传统的佳节美食,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吃的意义,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不仅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更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月饼的深远意义,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肢体和乐器表现歌曲的节奏感。

2.正确运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来演奏歌曲。

3.了解歌曲的年代,感受歌曲中对红军爷爷的敬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2.参观面包房的师博制作月饼的过程,尝试“打月饼”。

3.动画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了解月饼的由来和制作方法。

教师:中秋节一家人会围在一起边赏月边吃什么?为什么吃月饼?月饼怎么做出来的?

2.介绍歌曲的由来,理解熟悉歌词。(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年代,知道歌曲中的爷爷指的是谁)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个爷爷是谁呢?爷爷为什么要打月饼呢?歌曲中的小朋友喜欢这个爷爷吗?为什么喜欢?爷爷为小朋友打了月饼,小朋友是怎么感谢爷爷的呢?

3.欣赏歌曲动画,熟悉歌曲的旋律。(幼儿通过欣赏动画歌曲,熟悉旋律并跟唱歌曲)

4.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1)幼儿在每一句的最后一拍“呀”字的地方拍一下肩膀。

(2)练习“月饼圆圆甜又香呀”这一句中拍肩膀和拍腿。

(3)练习最后跺脚的两小节。

(4)身体和音乐结合整体练习。

5.打击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1)按乐器的分类来分组练习拍打节奏。

(2)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主题活动之五:龙船赛(体育)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场面,体验传统节日“赛龙舟”激动、令人振奋的心情。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只要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再次感受板书“节日歌”里五月初五端午节“扒龙舟”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

指导要点: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一组幼儿做示范。

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哪一组先划过终点就是冠军。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边朗读童谣边游戏。

提醒幼儿步调一致,有节奏地蹲着向前走。

3.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要怎样才能得冠军?

师小结:这个比赛就是要大家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夺得冠军。

主题活动之六:美食一条街(角色游戏)

设计意图:

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游戏的素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创设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体验家乡美食,爱乡之情得到升华。孩子在前面的泥工活动中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地展示,孩子的作品发挥了极大的价值,孩子再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之七:踩街游灯闹元宵(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把平时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表现出来,体验泉州元宵节的传统节日气氛和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表演游戏进一步体验“正月十五元宵节,踩街游灯闹元宵”的含义。

附:主题活动剪影

九、主题活动反思

当今,洋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针对当代青少年有热衷西方节日而淡漠中国传统节日的倾向,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使下一代秉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寓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于主题活动中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我尝试以“传统节日文化”与“泉州民俗和风味小吃”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情感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融入主题活动和课程生成之中。围绕中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我班先后开展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主题教育活动。每个主题中的每个活动内容都围绕节日展开。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通过“包棕子品棕子、看龙船赛龙船、听屈原故事”来了解历史人物和典故、进行爱国教育;在“元宵节”主题活动中,通过“画灯做灯逛灯会、做元宵吃元宵其乐融融、唱歌跳舞游灯踩街”来体验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气氛;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忆苦思甜、展示夕阳红才能、一起品尝重阳糕”来引导幼儿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泉州风味小吃以其品种繁多、美味可口享誉海内外。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的产物。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社区营造的乡土节日活动氛围,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从主题活动目标来看,每个活动既是单一的,又是相关联的,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知识和经验上的准备,后一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前面的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也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使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得以有机整合。

(三)民间传统文化与生成课程的方案

在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整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方案。如:在语言活动“节日歌”里生成了泥工活动“龟果糕点元宵丸”,体育活动“龙船赛”。因为有了“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做知识准备,又有了泥工“龟果糕点元宵丸”的作品做材料,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应运而生。从闽南语童谣“节日歌”里这句“踩街游灯闹元宵”和“煎嗲绑粽扒龙船”,生成了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和体育活动“龙船赛”,而幼儿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又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了“节日歌”的内容。

就这样,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里生成了闽南语童谣“节日歌”,又从“节日歌”里生成以上每个领域的课程和创造性游戏,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完整方案。

(四)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中

在“节日歌”里,以童谣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民俗活动、风味小吃,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语感、节奏感;在社会领域里我们向幼儿进行“节日歌”里的传统节日的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通过手工制作“节日歌”提到的风味小吃,了解和体验家乡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亲子活动“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分享传统食品,让幼儿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音乐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向幼儿进行民间音乐节奏的学习,体验过春节的热闹非凡的气氛;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剪纸、欣赏作品和画节日等,让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在健康活动中,结合民间体育游戏“龙船赛”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借助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就这样,通过民间节日在各领域教学中的渗透,让传统文化和各领域活动有机的融合起来。

(五)不足之处

一方面,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还不够精炼,没有按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另一方面,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虽有利用家长资源为开展主题服务(如请家长进园亲子活动;请家长提供资源配合节日教学;请家长带领孩子上网查阅节日图片和历史资料;请家长带孩子参加社区的节日活动等)。但社区资源利用还不够,只是让家长带去参与,因顾虑孩子安全,没有带孩子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没有和同伴一起亲身体验社区庆祝节日的热闹气氛,这是本次主题活动中的遗憾。

上一篇:大连地区医院一级药库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韶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