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27 01:33:06

农村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农村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等。

我们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在各个方面和城里相比存在差距,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这些地方的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书写习惯不好,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现在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尤为突出,更为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并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

二、在学习中如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1. 明确学习习惯目标,围绕常规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校园活动为依托

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怎样的习惯,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良好地学习习惯都包括哪些方面,因此教师要适时提出诸如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提出问题、勤于动脑、善于表达、勤学好问、动手实践、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习惯,定期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情况的习惯等等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明白其奋斗的方向。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要求,我们要以常规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注重积累,潜移默化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心理上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反复教育,逐步积累,提出相应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不断完善和巩固,不断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强化。

3. 促进并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要适时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特别是搞一些与学习习惯相关的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4. 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其学习习惯的发展

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可谓是参差不齐,发展也极不平衡。我们教师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要相信每一位孩子只要通过努力,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看到孩子们的每一点改变和进步,要像热心的观众为跑道上的运动员鼓掌和加油那样去断鼓励他们。

5. 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关心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不是仅靠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工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具体参与方式是学校班级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6. 措施要得当、方法要可取,不断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逐渐推广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沉着应对。对个体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分析了解,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个别谈心、榜样激励等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然后,教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学习,带动班级的整体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在校内互相学习逐渐推广。

三、不断强化、巩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并不断改善

习惯一旦形成,固然有它稳定的一方面,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善变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个特性,孩子们容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它们随时冲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受到腐蚀,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容易被那些坏毛病所替代。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在身边,受不利因素影响的风险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不能麻痹大意的,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不断强化、巩固,并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完善,教师要善于观察,如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能让其停滞不前,那样可能会出现重蹈覆辙的局面。

总之,拥有良好地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负担的逐渐加重,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良好地学习习惯,应用良好地学习方法去遨游知识的海洋,无疑成为学生学习的法宝。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其一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良好地学习习惯转化为良好地工作和生活习惯,受益终生。山区的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我们教师和教育各方倾尽所能,用心来关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棵棵的栋梁之才将出自这片青山与绿水之中。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议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