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课”堂为“学”堂

时间:2022-08-27 01:16:59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这种课型早已被公认为是违背了教育之道的,但在很多课堂上依然常见。物理课是从实践出发最后回归实践的课程,我们再也不能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的是学生学的过程,最终实现从“教”到“学”的成功转型,把“课”堂变为“学”堂。笔者认为,实现这个转变,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

对这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1谁是课堂的中心。

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不是课堂的中心,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在知识这一事物的周围,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积极探索知识,通过新知识的习得过程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教师要变教为导、变教为诱,变知识灌输者为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设计者,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正确思路和方法的点拔者,答疑解惑者,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1.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思。

没有学生思维的流动,就不是一节好课。在课堂上,发展的应是学生的科学概念。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离不开课堂的学习。物理教师备课的时候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握知识的交集点?如何通过交集点的设置引发学生不断的思?

交集点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联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交集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理解为:好的交集点,就是一个拓展出最近发展区的起点行为。

1.3课堂如何提问。

通常而言,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必须从问题出发。交集点,就是可能引发高品质问题的情境。它可能指教材中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或与学生原有经验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或一些引发困惑的实验场景、自然现象,等等。而高品质的教学,就是找出或制造这种情境,然后,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提问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技艺。根据我的教学目标,我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交集点?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这个交集点并产生疑惑?或者换一种说法:我如何在最有价值的情境中提出有挑战的问题?

2、注重学生的预习,大问题引领物理课堂。

预习是学生唯一一次独立面对新问题新知识的机会,学生的疑惑,只能在预习的时候产生,并在初步的预习中得到非常模糊的答案,这样在进入课堂的时候,才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尝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解开疑惑。所以好的课堂,一定要有学生充分的预习在先。

预习不是老师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新课的基本知识,了解重点、难点,情感、过程与方法,并作好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简便易行的解决办法,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预习题目帮助学生思考,在几个预习题目中,必须要有大问题,大问题就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核心问题。一节课上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是有限的,往往只有一两处核心,那么就必须针对这一两处核心提问,谓之大问题。虽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会有不少小问题,但如果没有大问题笼罩,小问题便失去了方向。

课堂是展示预习成果的课堂,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各组的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 “大容量”、“快节奏”教学的理想效果。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和研究,获取新知识,进而发现规律。通过反馈对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要特别注重学困生,让他们说、谈、练、写,检查他们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不让一个弱者掉队。

3、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认知水平。

孔子在《论语》说,君子“视思聪”,“ 疑思问”。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听老师的指导、引导、讲解、点拨,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生产、生活、实验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例如:观察频闪照片,打点记时器,平抛轨迹,课本上丰富多彩的图片等等。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课堂上要结合新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动口。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培养学生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的物理学习,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己认知心理水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的科学概念得以不断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会做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要注重学生的预习,用大问题指导预习,统领物理课堂,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更加浓厚,物理教学就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变“课”堂为“学”堂,学生就是课堂的真正活动者!

上一篇:用爱栽培——让“顽童”悄悄地蜕变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