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政策对汽车节能的调控作用

时间:2022-08-27 01:13:23

论税收政策对汽车节能的调控作用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同时我国近年来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耗呈爆炸式增长,石油进口依赖性加强,对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挑战。节约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首要原则,而税收政策应当在引导节能型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汽车 节能 税收政策 能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汽车工业的发展势必进入一个“瓶颈”状态。只有在扩大对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节约能源的原则,才能有利于我国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从税收政策上促进汽车节能,就成为当前一个紧要的课题。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能源形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于2004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汽车发展产业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做了规划:提出要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的汽车市场,积极发展汽车贸易,推动汽车消费。同时对汽车产业在能源、环保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提出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积极开展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及轿车柴油化技术;鼓励包括醇、天然气、氢等新燃料及相关汽车的研究生产;逐步制定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2004年11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04),对乘用车节能提出了强制性标准。2004年11月发改委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对汽车节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可见,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内涵主要包括:鼓励发展、节约能源、环境保护。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能源形势

我国汽车产业在1994年至2003年间高速发展。10年间,汽车生产增长了225.11%,其中轿车增长了651.81%;汽车保有量增长了152.98%,其中私人保有量增长了493.53%;而同期原油生产量只增长了16.10%,原油进口却增长了637.81%;2003年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34.95%。我国石油生产并没有和汽车工业发展同步增长,石油安全问题突出。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走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税收调控的必要性

据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200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低10%;载货汽车每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另外,近年来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结构中,豪华、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呈上升态势。这些都不符合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中关于节约能源的要求。

税收调控可以而且必须在汽车节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生产流通过程中征收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流转税的优点是税基广,易转嫁,课税普遍,调节生产和消费简便有效,便于国家加强微观调节和宏观控制。

促进汽车节能的税收政策应把握以下两个原则。调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原则。税收政策应使产业结构向节约能源的方向调整,并引导节能型汽车的消费,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节能的税收政策,不能以抑制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代价,必须使汽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要对汽车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等予以税收和财政上的支持。

我国现行税制对汽车节能的调节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税制对汽车节能的调节

消费税 现行消费税制中对小汽车、汽车轮胎、汽油、柴油征税。小汽车的范围包括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对汽车轮胎中除子午线轮胎和翻新轮胎外的轮胎征收。汽油中含铅汽油每升征收0.28元,无铅汽油0.2元,柴油每升0.1元。对小汽车的征税的税率分别为:1L以下为3%;1L~2.2L为5%,2.2L以上为8%;对越野车2.4L以下3%,2.4L以上5%;对小客车,2L以上5%,2L以下3%。

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的通知》(财税[2000]26号)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小汽车减征30%消费税。据统计,截至2004年10月,一共对23个厂家的431个型号的汽车实行了减征政策。2003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266号)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对符合欧洲Ⅱ号标准的小汽车不再减征消费税,自2004年7月1日起,对符合欧洲Ⅲ号标准的小汽车减征30%消费税。2004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缓执行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142号)规定,由于欧洲Ⅲ号标准正在制定中且符合该标准的油品质量问题尚未解决,新减征政策暂停执行。

消费税制中,按排量大小对小汽车实行差别税率的设计表明对节约能源有一定的考虑。而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减征消费税的政策以及对含铅汽油比无铅汽油征收高税率的设计,则主要体现了税收杠杆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车辆购置税 2001年1月1日开征的车辆购置税,代替了过去的车辆购置附加费,税率为10%。除对使用柴油的农业用三轮运输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外,该税种未设立其他优惠政策。车辆购置税是费改税改革的成果。其设计主要考虑为组织财政收入,并未考虑到节约能源、控制污染等其他政策目标。

即将开征的燃油税 发改委在2004年11月的《节能中长期规划》中,提出要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根据目前拟议中的燃油税税率,燃油税实施后,消费者买车、用车中,油品消耗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必然加大对汽车耗油量的关注,同时导致其购买环节,必然会倾向于选择排量小、能耗少的汽车产品。相对于在汽车购买及使用环节的费用比例,燃油税比消费税更大,其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将更加显著。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开发汽车节能技术的支持,但仅是个别地区的运用。

存在的问题

现行税制对汽车节能的调节是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税调节能力不足。现行税制对汽车节能调节的主要手段是消费税,然而其调节能力正在下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品种、类型等的繁荣,原先的消费税对汽车消费的调节作用已经不足。我国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对汽车的需求逐步增加,未来汽车将不再属于“奢侈品、超前消费”的范畴。另外,当前的消费税政策对环保考虑较多,对节能导向考虑较少。因为当时消费税出台时,汽车保有量及能源消耗都相对较小,但现在我们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能源形势。其次,其他税种调节能力有限。例如在车辆购置税的设置中,对节约能源等政策目标并未考虑,其主要功能是组织收入。而尚未开征的燃油税,迟迟未能发挥其良好的调节作用。再次,尚未形成鼓励节能型汽车产品及技术研制开发的税收政策。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投入,目前鼓励这类行为的税收政策只有个别运用,不能很好地促进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

促进汽车节能的税收政策

改革现行汽车消费税制

为适应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政策目标的调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汽车消费将成为家庭消费的另一个热点。汽车消费税的抑止超前消费、对奢侈品征税的作用正逐渐淡化。未来其政策目标应主要侧重于对汽车能源消耗及环保方面的调节。为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应提高对汽车排量分级课征消费税的力度。将现行排量分为3档的消费税,细分为更多档次,例如可依据我国汽车分类标准,分为1L以下,1L~1.6L,1.6L~2.5L,2.5L~4L,4L以上等。同时拉大税率级次,降低对小排量汽车的税率的同时较大幅度提高大排量汽车的适用税率。扩大汽车消费税征税范围。鉴于未来消费税对节能等目标的引导作用,应适度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对例如大客车等车型纳入其中,提高消费税的调节能力。对柴油小汽车实行消费税优惠。由于在同等排量情况下,柴油汽车比汽油汽车更为节能,因此可以考虑对使用柴油的小汽车产品实行较低消费税率。完善促进节能的消费税政策。可考虑建立对节能型小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比照环保型轿车税收优惠的执行方法,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小汽车实行消费税减征政策。同时对使用混合动力、电力、氢气等驱动的节能环保型小汽车产品,实行优惠政策,促进其生产和消费。提高汽油、柴油等油品的消费税税额。目前对汽油、柴油征收的消费税较低,可以考虑提高对汽油、柴油的消费税,用价格杠杆抑止对石油的过度消费。

尽快出台燃油税

随着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消费者对汽车的油耗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关注。燃油税的实行,使得油品消耗在车辆使用中的相对重要性升高,将促使消费结构和汽车产品结构自动向节能化方向调整。即将出台的燃油税,除了在收入上要足以弥补停征养路费等收费带来的财政收入缺口外,还要达到提高油品价格,以价格手段促进节能型汽车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目的。

取消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政策

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规划》中提出要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排量小于某一值的小汽车实行限制上牌、某些路段限制行驶等行为。其依据是小排量汽车速度慢、污染高、易造成交通拥堵等。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城市先后对小排量汽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依据事实上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其实施已对小排量汽车的发展造成巨大阻力,阻碍厂商对小排量汽车的研发,迫使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人为地改变了我国汽车消费结构。这不利于节约能源,也不利于正确引导消费。应尽快取消这些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政策,为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运用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及产品的发展

鉴于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税收政策可以在汽车节能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发挥鼓励和扶持作用。可借鉴我国对车用乙醇汽油生产中所运用的财税政策,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发展。例如,可对这类生产过程中所用材料的消费税予以免征,对增值税进行先征后返,对生产出现的亏损进行补贴等。鼓励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税收政策的运用应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形成促进节能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於鼎丞, 魏朗.中国税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马衍伟, 郭乡平, 刘炜, 李明俊.对我国燃油税实施方案的几点建议[J].税务研究, 2001

3.张天明.应对“入世”挑战,完善关税和消费税制度[J].税务研究, 2002

上一篇: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 下一篇:解析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