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金陵八家”与画派

时间:2022-08-27 12:52:02

摘 要:清代画史上之所以称“金陵八家”是因为这八位画家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当时的影响是相当的,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人将“金陵八家”视为“金陵画派”或是“金陵画派的中坚与核心”;也有人从清初金陵文人画家和院体画家中筛选出十位精英组合成“金陵画派”,甚至将所有清初画坛上包括“金陵八家”多种说法的十九人在内的风格不同的各派系画家,只要住在金陵的,统统称为“金陵画派”。本文论述何谓画派,也即中国传统画派形成的三个条件:要风格相近、要传承关系一致,要有权威性的开派人物。其中“风格相近”是最主要的。画派命名标志,以地域命名也好,以开派人物命名也好,若离开了这三个条件,便不成其一派。文章最后指出,新世纪掀起一股打造画派热,是违背画派形成规律的。古代画派是带有宗派性的,往往门户起见,互为指摘,不可取,还是不人为打造的好,最好是一人一派。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金陵八家;画派;风格;规律;文人画;院体画;打造;一人一派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我在1984年3月曾写过一篇千字文《金陵八家与画派》,发表于斯年《北京艺术》第6期,针对林树中先生《中国美术简史》(20世纪80年代讲义)就“金陵画派”是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的说法提出疑议,明确表示“金陵八家”并没有形成一派。在我主编出版的《中国画派研究丛书》(15卷)十五个画派中并未将所谓“金陵画派”选入其中,并在序中仍坚持我的看法。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新世纪,林先生连续发表、出版《金陵八家四说与两种主流画风》、《金陵画派与金陵文化——金陵画派综论》、《清初金陵画派年表》发展了“金陵画派”说。其间,马鸿增先生也从新的视角发表了《清初金陵画派》说,二位先生高见,笔者仍不敢苟同,故《再论金陵八家”与画派》,与之商榷。

一、“金陵八家”众说纷纭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活跃在金陵(今南京市)画坛靠卖画或课徒为生而有一定时誉的八位画家。八家是谁?众说纷纭:

1、清·方文(1612—1669)《嵞山续·题樊会公小像》卷五诗云:“绘事江东有八家”。江东,指金陵。诗作于康熙二年(1663),“八家”二字首次出现。哪“八家”,只举了樊圻(会公)一人。

2、清·李渔(1611—1679)诗有《寄樊会公、吴远度·樊吴俱工绘事,金陵有八家之目,此其二也,也予居相近》(见朱绪曾《国朝金陵诗征》卷四十一)。哪“八家”,也只是说了樊圻、吴宏(远度)两家。

3、清·王洪撰《西归日札·善画家记》康熙三十七年(1687)年刻本。首称周亮工标举八人,曰家,即:张修、谢成、樊沂、高岑、吴宏、樊圻、胡慥、邹喆。系最早列为“金陵八家”之名录。

4、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三所列八家:龚贤(半千)、樊圻、高岑(蔚生)、邹喆(方鲁)、吴宏、叶欣(荣木)、胡慥(石公)、谢荪(缃西),号称“金陵八家”清·秦祖永(1825—1884)《桐阴论画》从此说。

5、成书于乾隆十六年(1736—1795)《上元县志·方伎》卷二十四称“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高岑,周亮工品题为“金陵八家”。

6、成书于同治年间(1862—1874)《上江两县志》列陈卓、吴宏、樊圻、邹喆、叶欣、胡慥、武丹、高岑为“金陵八家”。

7、清·杨思寿(1835—1891)《眼福编》以樊圻、高岑、邹典、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

8、民国二十六年(1937)《昆山景物志》则将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叶欣、施霖、盛丹、王概为金陵八家。

以上八种说法不尽相同,每一说法所列的八家,都是学者们从当时金陵上千名画家中挑选出来的,当有一定的代表性。若去掉相同的人名,加起来共有19家,我们一概采取并存说,即樊圻、吴宏、张修、谢成、樊沂、高岑、胡慥、邹喆、龚贤、叶欣、谢荪、陈卓、蔡霖沧、李又李、武丹、邹典、施霖、盛丹、王概。其中王洪撰《西归日札》和《上元县志》所载的“金陵八家”名录都出于周亮工(1612—1672)之评定,但不见其《读画录》品题语。皆通过周氏朋友的文稿和地方政府编写的县志透露出来。学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前后不一是常有的。周氏的两种“八家”说,有可能前者标举“八家”代表其个人看法,后一种品题“八家”代表了官方看法。

以上八说之中,约定俗成之说,被20世纪以来美术史论家一致公认的是清·张庚《国朝画征录》所说的“八家”。《上元县志》等所云八家,不为一般人所知。

1980年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出版的冯振凯《中国美术史》将清代“金陵八家”列为山人、石涛、石谿、梅清、龚贤、查士标、弘仁、傅山。冯氏之说,除龚贤、石谿长期侨居金陵,石涛在金陵住过短时期之外,其余五人均不在金陵,说他们是遗民八家可以,拉他们为“金陵八家”,荒唐之极,误人不浅。

有中国美术史、绘画史如是说:“‘金陵八家’是明末清初活动于南京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面对尖锐的社会冲突,采取遁世的态度,沉湎山林,寄情书画,时人称为‘高士’”,他们“相互交游,以诗画为酬答”。此类叙述,难以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证实。“八家”中,除龚贤称得上“高士”、“遗民”画家外,多是职业画家,恐怕“遁世”不了,他们更无诗文集存世,何以证明“以诗画为酬答”?

二、“金陵八家”并非一派

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林树中先生在《中国美术简史》讲义中肯定“金陵八家”“从他们的作品看来,都有自己的面貌”,“画风并不尽相同”。却以地域命名,将“金陵八家”打造成“金陵画派”。在1989年5月19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金陵八家四说与两种主流画风》,其一是以“龚贤为首的画水墨山水文人画为主的画风”;其二是“以陈卓为首”,“主要继承宋明院体的画风,也可以说是院体和民间画结合的体系”,“前者属上层文化(精英文化),以龚贤的成就最杰,可称神品,是开派大师。后者接近市民阶层的喜爱,属市俗文化”。“这种世俗乡土的画风却又被文人画家与品论家贬称为‘纱灯派’①或‘金陵习气’”。文章并将出身画工的魏之璜、魏之克兄弟及文人画家朱瀚之作为“金陵画派的先驱,已经表现两种不同的主流画风”。

上一篇: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 下一篇:旧日的村庄(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