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尚 第20期

时间:2022-08-26 11:15:08

科技风尚 第20期

飓风愈演愈烈

英国《经济学人》2005年9月15日

“卡里亚娜”和“丽塔”飓风造成巨大灾难后,人们不禁要问:飓风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厉害了?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学者彼得韦伯斯特(Peter Webster)的一篇论文,证明飓风形势的确在逐步恶化。

众所周知,飓风只能在水面温度高于26摄氏度的海洋表面形成。那么,海水变暖与全球飓风演变趋势之间究竟有多高的关联度呢?韦伯斯特教授的研究团队收集了全球海面温度的卫星观测数据后发现,自1970年以来,地球海面平均温度已升高了0.5度。具体分析北大西洋、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印度洋和南印度洋六个大洋盆地的数据,发现除了西南太平洋,其余区域均有显著的海面温度升高。

从飓风本身的情况看,除了北大西洋区域,其他地方的飓风的各种指标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北大西洋的飓风数量和持续时间都处在上升中。这对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和美国都是坏消息,因为他们恰恰是受该区域飓风影响最直接的国家。但同样也可以由此发现,海面温度升高并不是造成飓风增多的惟一原因。

飓风中最具破坏力的部分是强风区,强风区半径是测量飓风破坏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发现,自1970年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飓风,其强风区半径都已增加了近一倍,达到了“萨非尔―辛普森飓风量级表”最高的五级风强度。

从心理角度研究心脏病

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10月3日

传统医学一直认为,突然的打击或恐吓,会使人因心血管突然剧烈收缩而死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据也证明,诸如沮丧、焦虑、敌对和抑郁等心理原因,同肥胖、吸烟和高血压一样,也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最近,医学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心脏病学研究领域――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ology),深入研究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

大规模的医学调查研究发现,情绪消沉的人心血管病的首次发病率,要比情绪正常的人至少增加一倍,二次发病率甚至会高出四至五倍;敌对情绪下,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要比正常情绪下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高29%,60岁以下人群这个比例还会更高。此外,来自工作、家庭、财务等方面的经常性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大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经分析,这些因素占到引发心脏病风险的30%。

为什么这些情绪因素对人体健康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最浅显的一种解释是,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例如,处于消沉或愤怒情绪中的人,比较不容易保持正常的饮食和运动水平,且吸烟的概率也较高。此外,不良情绪会刺激人体内的应激系统,产生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压力荷尔蒙。血压和血糖就会随之上升,并引起血液中的凝结反应。在一瞬间的情绪波动下,这些都是正常的机体自我保护反应,但如果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血压和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当前研究发现,具有抑郁和敌对性格的人,其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有其特点。当这些人对外界环境感到情绪紧张时,其体内就会产生大量压力荷尔蒙。随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正常反应,即引起炎症。而炎症导致人体内增加C-反应蛋白和细胞因子TNF-alpha,他们恰恰是能够引发各种心脏病的罪魁之一。其他强烈情绪引起的荷尔蒙失调,也同样会影响正常的心脏功能,引发心脏病。

上一篇:H股对价 第20期 下一篇:142期文萃: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