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8-26 07:58:08

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的主体地位

作者简介:许聪(1991.7-),女,辽宁省本溪市,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研究方向: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

摘要:吉迪恩・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主要受到源语文化规范和目的语文化规范这两种规范的制约,这两种规则就像两个端点,译者则应该在这两端间动态地选取自己应该采取的规则。本文是在翻译规范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实际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以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规范;翻译策略;译者地位

1.引言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做了描述性的规范,在此基础上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大多是从翻译规范的角度对译本进行比较得出其中的翻译策略,而关于译者地位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二者相结合更能理清译者主体地位的,从而使译者能够更清楚自己的作用和使命,对现实翻译中译者地位的界定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描述性翻译是建立在多元系统理论之上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而他还提出了“翻译规范”的概念。图里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受到以下三种规范的制约1)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是译者对翻译政策的选择,考虑文本的文学类型、学派等等,或者是考虑直接还是间接使用源语来翻译;2)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是译者在翻译前决定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政策和翻译取向,选择是偏向源语还是偏向目标语;3)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是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操作规范之下又分为(1)母体规范(matricial norms),是译者翻译过程中是否使用源语以及使用某种间接语言的形式,以及决定增删的程度,是具体到实际翻译层次方面的选择;(2)文本语言规范(textual linguisitic norms),是影响译者最终选择代替源于材料的内容,包括具体的句子结构。篇章设计等等细节上的环节。这里所说的翻译规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忠实还是通顺之类的翻译标准的规范,而指的是译者在翻译时所受到的不同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主要反映源语译入语的社会文化,从而直接影响着译者的翻译决定。图里将以上几个方面称之为翻译规范(norms),这也是本文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3.翻译规范中对译者作用的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看,规范的作用不言自明,如果失去规范,不仅会导致行为的随意性,也会使社会中的个体陷入迷茫没有目标和方向。同样的,在翻译过程中,规范始终贯穿翻译始终,图里认为,规范就是那些被反复使用且经常是优先使用的准则,它既不是绝对的规则,也不是模糊的界定。对于不符合翻译规范的译文,既没有对其明确的评价标准,对读者也是不负责任的,也无法实现原作的客观展现。对于译者而言,其译本得到广大读者甚至是原作者的认可,就必须仔细斟酌,首先译者就必须熟知翻译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将翻译规范应用到实际的翻译过中,让翻译规范发挥作用,使最终的译本得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也能完整地体现出译者的能力和思路。基于以上总结的翻译规范的特征和翻译规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出,译文文本规范与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遵循了翻译规范的基本原则,是评价译文好坏的重要标准,因为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质量。这就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遵循怎样的翻译规范,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让译本得到受众的认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中心的取向是翻译过程以及翻译操作如何进行,具体到翻译中,就涉及到译者使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只要涉及的是翻译过程问题,是翻译行为问题,是翻译操作问题,那么,译者的主体作用就蕴含其中。由此说来,译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

4.译者主体地位的现实意义

在翻译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文本,可是出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译入语读者的反应也相差很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译者有不同的倾向性,是根据不同的翻译规范选择的翻译策略。最终的译作达到的效果如何,主要是取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何种翻译规范下的翻译策略,这也是译者最核心的使命和任务,是译者作为两种语言转换媒介的主要功能所在。能否够处理好译者与“规范”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译文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译文受众得到的阅读效果。译者要想将翻译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就应该搞好翻译的基础,提升译者本身的翻译能力。一旦译者主体地位这个说法成立之后,相应地,译者在翻译时的智力劳动和主观创造性会受到肯定,这就使译者的自进一步加大,但是与此同时译者的责任(Venuti,1995:290)也就更大了。译者不仅需要自重,还需要自律,特别是需要他律,可见,建立对译者的相应的制约机制也就很有必要了。从译者角度而言,译者自身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翻译技能,从而符合翻译职业的要求,捕捉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并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弥补,使译本能够被受众更好地接受。只有做到了这些,译者才是得到了解放。

5.结语

译者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占据主体地位,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的作用,因而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的过程。从客观角度而言,翻译相关产业应得到相应的法规的制约,译者的权益也应该得到相应的保障;从主观角度而言,作为译者本身,应该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多方面锻炼自己的技能,从翻译规范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翻译规范这个理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指导性作用,让译者的主体性发挥的更加合理。(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Toury,Gideon.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M].Tel Aviv:The 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9-273

[3]赵宁.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研究概论[J].上海科技翻译,2001(3):51-54

[4]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5]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5].2011(3):7-9

[6]孙致礼.译者的职责[J].中国翻译.2007(4):14-18

上一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下一篇:浅析翻译规范多样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