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

时间:2022-08-26 06:45:40

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清电视的节目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逐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高清电视节目的发展展开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清;电视节目;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 TN94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已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受此影响,整个广播影视发展也迎来了重大变革的时刻。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现在高清电视市场在我国发展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一方面高清电视作为一种相对与标清更高端的形式,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震撼体验,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目前高清电视终端下游市场发展迅速,接收机价格也逐渐降到基本可接受范围,因而高清电视在国内普及力度也在这几年明显加大。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来自互联网流媒体的冲击,而高清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有着先天竞争优势,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高清电视完全可以应对来自宽带网的流媒体业务冲击。

一、数字电视概述

高清数字电视,从字面上来理解 ,就是重注、强调画面以及声音的清晰度 ,将分辨率从传统的“720×576”提升到“1920×1080”的一个水平。高清数字电视是目前现代化数字电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具备了极高的清晰度 ,它对于数字信号的接收、质量、传送技术等环节的要求很是严格。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将十分的广阔 ,它的存在是整个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

数字电视又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以数字形式处理信号是数字电视技术的主要特点,节目的录制、节目的传播、节目的接收都是采用数字 0 和 1 进行信号处理的。相比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在音像、声像方面能够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感受,此外数字电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也能够为消费电子、传输平台、计算机 3 个平台提供很好的聚焦平台。

二、高清电视在我国发展现状

自 1998 年 9 月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套数字高清电视系统以来,高清数字电视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第一个高清电视频道由深圳电视台于 2002 年推出。但是当时节目单一,也仅有 100 个试用用户。2008 年奥运会的承办,为高清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跳板。自此之后,我国的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开始了蓬勃发展,高清数字电视也开始真正走入大家的生活。2009 年 9月 28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央视一套、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9 个卫视频道正式实行高、标清节目同步播出,这一举措的正式实施一下拉近了普通民众与高清数字电视的距离。2009 年 10 月 1 日的 60 年国庆阅兵也是一次重要的高清电视在国内的实践。这次高清国庆的转播不仅增强了国人的自豪感,更进一步推进了高清电视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高清电视的迅速蓬勃发展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这也是推动我国高清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是高清数字电视引领信息产业发展,因此在国内许多企业对高清数字电视产业的研发和推广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高清数字电视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已把加快推进高清电视发展列为 2010 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高清电视的发展、普及铺平了道路。

三、现代数字电视技术概括

(1)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在传统的电视技术中 ,复用技术并不存在于其中。就数字电视技术而言 ,复用技术的运用是整个数字电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复用器能通过对视频、音频信号以及一些辅信号的整合作用 ,来形成一道数据流 ,然后通过复合来形成一种单路串联的信息流 ,最后输送到调制中。通过接收端对这一流程进行反复的工作 ,便是复用技术的工作原理。要想实现电视技术可分级、可扩展、可交互的整体目标 ,复用技术的应用便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2)“SDL” 技术

所谓“SDL”,即是目前现代数字电视技术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能够在对高速传输进行有效连接的同时 ,有效的解决相关的复杂性问题。它的作用在“PDU”、“ATM”等很多类型的设备上进行完美的提现。另外 ,“SDL”技术能够直接的应用在“DWDM”层中 ,且能够的完美的避免“SONET/SDH”结构的干扰 ,其兼容性能良好。这样的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字电视的业务传输水平 ,有效的为数字电视数字流转化的效率以及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

四、浅谈 AVS+的技术特点

(1)AVS+框架说明

AVS+编码框架采用了经典的混合编码框架,这个方面与传统视频标准相同。同时 AVS+在技术细节上平衡了实际应用的复杂度与压缩率,取得了以低代价换取高压缩率这一成功,以低于H.264 标准的复杂度情况下载高清编码序列上获得了与 H.264 相近的编码效率。

AVS+编码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及场景切换帧或者随机读取帧采用I帧编码方式,即帧内编码模式,主要对空间冗余信息进行压缩。其他帧采用帧间编码模式,主要对时间冗余信息进行压缩。2、将视频序列的每一帧划分为标准大小的宏块(例如在YUV420 序列中为 16×16 像素的亮度分量及 2 个 8×8 像素的色度分量),编码的基本单位为宏块。3、按照帧类型对当前待编码宏块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为利用帧内或帧间已编码块中的像素对当前块进行预测,用原始像素值与预测值作差,得到预测残差。对预测残差进行变换、量化及熵编码形成编码码流。然后再将量化后的系数进行反量化、反变换,得到残差。最后将残差与预测值相加,经滤波去除块效应后得到解码重构图像。AVS+解码框架比编码器简单,完全包含在编码器的框架内。解码过程为解码熵编码码流,对其进行反量化、反变换,得到预测残差,之后预测残差与预测值相加,经滤波去除块效应后得到解码重构图像。

(2)AVS+的编码效率

AVS+的编码效率与 AVS 基准类相比有极大提高。2012年 5 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计量检测中心测试,AVS 基准类 、AVS 在编码高清序列(平均码率约 12Mbps)后得到的图像质量相对于源的图像质量下降百分比总平均值分别为:13.4%、12.3%。AVS+的编码效率明显优于AVS基准类。

AVS+的编码效率与 H.264 基本持平。2013 年 8 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计量检测中心对 AVS+高清编码器的图像质量进行了主观评价,并与市场上主流的H.264 高清编码器编码图像质量进行了对比。在高清序列码率为 12Mbps的情况下,图像质量相对于源图像的质量下降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 9.0%和 8.8%,H.264 标准的编码效率略好于 AVS+。

为了测试 AVS+、AVS 基准类和 H.264 编码的主观质量,对各个编码器进行了主观测试。H.264 采用了最常见的 x264编码结果。主观质量由泰克 PQA600 的 DMOS 体现(DMOS反应了视频序列压缩后主观质量损伤程度,数值越小主观感觉图像质量越好)。

参考文献

[1]戴卫平.高清电视发展趋势研究(上)[J].有线电视技术,2010,03:72-75.

[2]张连军,刘福利,张芳瑜.国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播现状及良性发展策略[J].科技传播,2010,18:8+6.

[3]周斌.高清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视听,2010,10:53-57.

[4]黄夜晓,王晓静.从西方电视节目的历史看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3,24:66-67.

[5]茅月华,范金慧,刘建宏,尚峰.高清电视节目技术生产效率的预测方法及量化比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08:34+36+38-40+15.

[6]陈逸.高清数字技术对电视节目的推动和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7.

上一篇:高速公路工程监理档案管理分析 下一篇:高浓氢中一氧化碳脱除工艺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