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班规照进学生心底

时间:2022-08-26 05:48:03

将班规照进学生心底

制定班规是班集体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可是,儿童天性渴望自由,喜欢试探,好奇心强,班规的约束性、规范性有时难免和学生的天性冲突。如何将班规照进学生心底,内化于行动当中呢?在实际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解读规则:了解具体的内容

教师在工作中似乎总会被一种现象困扰:明明已经讲过很多遍的要求,还是有人去违反;明明嘱咐过无数次的事情,还是有人我行我素;明明告诉他不要做,可还是有人偏偏要试一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更何况热衷于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规则如果不加解释说明,只简单地禁止某些行为,无疑会使这些行为更具“挑战”魅力。所以,帮助学生了解规则、解读规则、认同规则是规则实施前的重要步骤。

接手新班级后,我根据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班规。在完成草案之后,我首先详细地向学生解释了每一条规则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好,什么样的程度是底线,有什么相应的奖励和后果,这样做可使学生充分了解规则的内容。然后,我再详细阐明每一条规则存在的意义:这样做对每一位学生有什么帮助,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能达到什么效果等。最后,我再征求学生的意见,删减修改,在获得全体学生的认可之后,明确规则内容。

在实施规则之前,我对学生们说:“制定、实施规则是大家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方式,目的是预防错误的发生,使每个人受益,遵守规则是我们对班集体的维护,是在承担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而且,我经常提醒学生:“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激发起学生的使命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遵守班规。

二、执行规则:感谢大家的努力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集体的利益,是为了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的自我意识来到学校的,他们的内心复杂、敏感,更在意他人特别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在规则的实施中老师更应注意自身的态度、言行,这样才能影响、打动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当学生能够主动贯彻规则时,我总是以感谢代替表扬,真诚地感谢学生的具体行为,感谢他为集体的付出。“某某组,感谢你们为大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天的值日完成得很好。”“某某同学,写完作业就安静地看书,老师感谢你为大家做出表率。”“今天课间操同学们站队快静齐,为咱们的班集体赢得了荣誉,老师感谢大家的努力”……在这样细致、针对性强的感谢中,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了认同,体验了快乐,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这样的感谢也促使学生进一步坚持下去,使得遵守班规的行为变成一种更自主、自发的行为。

在感谢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请全班学生安静下来,自身态度要认真,专注地看着要感谢的同学;语言要简洁温暖,不需要过于“拔高”,讲明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感受即可;说完之后,建议以“让我们一起用掌声谢谢他”为结束,在班内宣扬正面行为。

三、坚守规则:尊重孩子的个性

差异永远存在,即使再满足大众需要的规则,再细致深入地引导,在实施中也会出现违规的现象,也会有自制力弱的学生。而此时,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在一次家长会中,我和家长沟通:“哪类孩子更具坚韧的耐性?是那些学习存在困难、纪律不好的学生。试想,一个孩子在一个评价体系中总处于较低的地位,总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却还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上学,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力呀!”家长莞尔。其实,我是希望那些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的家长能够明白,孩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要给自己的孩子期待和爱。

班规的制定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成长,使其不断发展。所以,当学生违反班规时,我们不能简单处罚了事,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认识到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然后一点一点地引导。

(一)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面对相同的规则,不同的学生遵守时会有不同的困难。在我班,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早晨总是赖床以致迟到;一个热心聪明的男孩在课堂上总是随意散漫;一个班干部做值日时总是挑肥拣瘦……于是,我在工作中把班级规则细化,设置最低底线和最高目标,让规则具有层次性,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找到容易达到的层次,阶梯状提高。例如,针对7:40到校上早读这一规则进行细化,家离学校很远的学生可以不遵守,其他学生要严格遵守。对于一周都按时到校的学生予以个人加分及小组加分,对于偶有迟到的学生由组长进行提醒,而一周迟到三次的学生将由班干部进行点名批评并扣除小组积分。规则的细化使每一个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又给自制力弱的孩子一个自我督促、反省的过程。

(二)给予一个弥补的机会。出于爱护的目的,我们总是习惯过滤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可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环境,认识到不同的人,接触到良莠不齐的信息等,作为一个人格有待完善的生命,他们更应该去体验、区分、辨别、思考、质疑、认同。在规则管理中,学生违规、犯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反思自己行为的机会。当学生犯错时,倾听学生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反驳、纠正,要体会他们的情感需求,以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参加例会的大队委回班后向我反映,我们班的男生因为在楼道跑被扣了9分,年级评比倒数第二。得知此事后,我和班里的男生开了一个小班会。首先我请大队委说说学校是如何评价我们班的,明确问题出在哪里。大队长说完之后,我请她说说参会的感受,她说:“听着别人批评我们的集体,我心里很难过,而且觉得特别没面子,很羞愧。”然后,我请男生说说为什么要跑。孩子们因没有受到责备就敢于说真话:“太想出去玩了”“忍不住”……听了孩子们的话,我说:“我很理解你们,的确,学习了一节课很辛苦,想要放松一下。玩痛快了吗?”他们说:“没玩高兴。”“从楼上跑到楼下时间不够。”“被扣分更不高兴。”接下来,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现在的情况是,你们既没玩高兴,又被扣了9分,让女生和你们共同承担了错误,让大队委替你们挨了批评。”听了这些,男生们自己就坐不住了,他们说要自己承担责任,要努力把这9分“挣”回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商量怎么挽回,一起讨论想办法。最后,我对他们说:“老师很高兴出现问题时,你们能积极地想办法。还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要做,因为集体被扣了分,我们要对女生表示歉意。谁愿意负这个责?”男孩们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班干部站起来说:“我是班干部,我来负责。”犯错的男生也跟着站了起来……下午,十几个男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女生们也很感动,说要一起为集体努力。在这样一次犯错的过程中,学生们学着思考、学着承担、学着沟通、学着相互体谅、学着守规则。责任感、自尊、诚实、努力、仁爱、同情心这些美好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给孩子的,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他们才能体会出来。

(三)从另一方面予以补偿。任何班规都是具有强制性的,满足了公众需求,有时也会忽略个体的需求,对于班规中的一些强制要求,教师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补偿。例如“慢步轻声”这一要求,它符合公共利益,保障学生的安全,可是,孩子天玩爱闹,与这项规定相矛盾。于是我把集体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形式,凡是能够在教学楼内做好这一项的学生,都会为自己赢得更加自、由集中的游戏时间。情感补偿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从而促使他们从心底更加自觉地遵守班规。

班规的实施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全面地观察学生,深切地了解学生,细致地分析学生,耐心地促进学生,科学地指导学生,在保护学生的天性中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上一篇:摩西奶奶,画出彩虹 下一篇:体检多“恐怖”专家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