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国杜淳父子从“仇人”到挚友

时间:2022-08-26 04:57:07

父亲演过《雍正王朝》《天下粮仓》《突出重围》《大旗英雄传》《大河颂》等知名影视剧;儿子近年出演了《走西口》《宫锁珠帘》《北京青年》等多部热播剧。杜志国杜淳这对父子,在各自的演艺事业上成就斐然,特别是杜淳,近年他以其英俊的形象和精湛演技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成为国内当红小生。当然,作为父亲,杜志国对儿子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要知道,他这个儿子曾经是他眼中的“废人”。

儿子曾是父亲眼中的“废人”

今年五十八岁的杜志国,出生在河北邢台市任县一个回族家庭。从部队文工团退伍后,他进入河北话剧团工作,并与保定市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杨丽结为夫妻。1981年5月,儿子杜淳呱呱坠地,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受母亲的影响,杜淳自幼学习舞蹈,十一岁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舞蹈。为了给儿子挣够高昂的学费,杜志国于1992年“北漂”到京城打拼。其间他不断地寻找着机会,只要给报酬,再不起眼的小角色他都愿意演。有几次,杜志国为了捞到一个小角色,在导演家门口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还经常被人家“客气地赶走”。

但最令杜志国痛苦的,不是漂泊异乡默默承受艰辛和委屈,而是随着他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彼此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在一起时矛盾不断。1994年,杜志国的第一段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办离婚手续时,他与杨丽约定,先对孩子保密,等他长大有了心理承受能力时,再跟他解释。

然而不久后的一天,杜淳跟一个家乡的同学发生争执占了上风时,突然,那个同学讥笑他说:“你得意什么啊,听我妈说你父母都离婚了。”小杜淳不相信父母会离婚,跑回家问父亲。杜志国见瞒不住了,就对儿子说了实话。杜淳大吃一惊,继而流着泪质问父亲:“你为什么要离婚?为什么要离开我妈?为什么要抛弃我?!”杜志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把儿子搂进怀里,哽咽着说:“这是我跟你妈妈之间的事,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杜淳挣脱父亲的怀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跑了。

父母离异的事对杜淳的伤害很大,当时他才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引导的年龄。有一天,儿子的班主任找到杜志国说:“杜淳好几天没上学了,怎么回事?”儿子连续逃学多天,做父亲的却浑然不知,杜志国觉得自己很失职。晚上,他想跟杜淳好好谈谈。不料他刚对儿子讲了几句道理,小杜淳就显得很烦,还理直气壮地告诉爸爸,他就是不想上学了。杜志国强忍着胸中的怒火,耐心地说:“能告诉爸爸你不想上学的原因吗?”没想到,杜淳大声说:“学了又有什么用!反正你跟我妈都不管我了。”

杜淳本来就不太喜欢跳舞,当初是听从了妈妈的安排才到北京学舞蹈的。父母离婚后,处于叛逆期的他彻底无心向学了,他开始频繁逃课,并学着用怪异的打扮彰显自己。

有一天,杜志国去学校看望儿子,却吃惊地发现,杜淳的上衣穿得紧瘦,裤子却肥二尺,吊着大耳环,还染了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和几个同学边走边吹口哨!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挣钱,却换来儿子这般颓废堕落,杜志国火冒三丈。可任由他怎么呵斥和苦苦劝导,杜淳就是“冥顽不灵”,而且对父亲越来越疏远。

一天,杜志国叫儿子去剧组吃饭,杜淳依旧是那副自以为美的另类打扮,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杜志国的老朋友唐国强、焦晃都忍不住开了口:“老杜,这孩子咋这个样子?一定要严格教育,再不管就废了!”其实杜志国何尝不知?看着这个沉默不语的儿子,他既疼爱又心痛。

当晚回到家,杜志国又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也许是厌烦了父亲的唠叨,也许是为了在人前给父亲留点面子,此后再去杜志国的剧组时,杜淳总会先摘掉耳环,可一离开老爸的视线就又迅速戴上去。这一幕正好被唐国强看到,就说给杜志国听。杜志国没有言语,此时儿子在他眼中简直成了吊儿郎当的“废人”,前途一片黯淡。

无奈之际,杜志国找到前妻,把孩子的情况向她说了。杨丽一听也十分着急。于是,两人决定联手给孩子弥补缺失的爱。此后一有时间,杜志国和杨丽就带儿子去旅游。他们经常一起到学校去看望杜淳,还买礼物送给他。几个月后,杜淳心里安宁了许多,把耳环摘了下来,把长发剪掉,衣服也换了,学习成绩扶摇直上。

被前辈判“死刑”也要当演员

儿子“改邪归正”后,杜志国终于不再为杜淳的事儿牵肠挂肚了,心情愉悦的他拍起戏来更加认真投入,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无可挑剔。1995年,杜志国参加拍摄了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没想到,这部电视剧不仅捧红了女主角徐静蕾,他和演员傅彪也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1998年,杜志国参演的《雍正王朝》(饰演年羹尧)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人到中年的他也一炮走红,从此片约不断。

看着在荧屏上风光无限的父亲,杜淳也萌生了当影视演员的想法。1998年8月,学了六年舞蹈的他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毕业后,对父亲说:“爸,这些年我发现舞蹈根本不适合我,我想报考电影学院。”儿子的想法出乎杜志国的意料,他本来想直截了当地说“你吃不了这碗饭”,但又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决定带杜淳给圈内前辈“过过目”。

可在当晚的聚会上,看到演员唐国强、导演胡玫等长辈,杜淳连个称呼都不打,只是低着头坐在那里。杜志国提醒他“你要叫叔叔阿姨”,杜淳望望大家,就是一声不吭。这般内向的性格怎能是当演员的料?唐国强打量杜淳一番,直言不讳地说:“算了,老杜,这孩子实在不适合这一行!”胡玫说得更没有余地:“老杜,你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还是别让他吃这种苦了。”

杜志国本来就不看好儿子学表演,现在大家都对杜淳判了“死刑”,他也想劝儿子死了这条心,于是就对杜淳说:“你条件不太好,性格又沉闷。改不了性格,这辈子都别想做演员了!”可不论父亲怎么劝,杜淳就是铁了心要演戏。

然而,当把决心付诸行动后,杜淳弃舞从演的道路却充满了波折。1998年,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但毕竟从小学习舞蹈,而舞蹈的表演比戏剧表演夸张得多,最终他因为表演经验不足而落榜。这对一向“叛逆”的杜淳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杜淳原来担心自己文化课底子薄,过不了关,做梦也没想到学了多年舞蹈,登过无数次舞台的自己,竟然败在了表演上!惨败而归的杜淳非常郁闷,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他的目光本能地躲闪着。杜淳以为父亲会“幸灾乐祸”地说教自己一番,没想到,杜志国却把儿子叫上车,说要带他去一个地方。

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了几个小时后,杜志国带着儿子来到了野外的片场。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气温高达三十多度,可在场的演员却穿着笔挺的西服在拍戏,一场戏下来,大汗淋漓不说,只要旁边的导演喊句“重来”,演员们就得拿毛巾简单地擦擦汗,赶紧又回到摄像机前……回家的路上,杜志国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今天看到了,做演员是很辛苦的,你可以放弃也可以坚持,如果你还想做演员,并愿意为此付出,爸支持你,但你必须给我学出个样来!”

父亲的话打动了杜淳。几天后他剃光了头,亮出背水一战的姿态,还在日记本上写下了“立志成功”几个大字勉励自己。自从下了这个决心后,杜淳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安下心来一门心思准备功课。他在表演上下的功夫最大,从形体动作到人物内心的挖掘,一点一点地潜心学习,认真揣摩,并节省其他消费,买来大量的影碟,仔细观看名家的表演,并时常关起门来边看边模仿,经常一看就是一天。凭着这股不气馁的劲头,1999年,十八岁的杜淳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后,杜淳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就连周末都很少出去玩,一直默默积累着自己的知识。为了改变内向的性格,他甚至在大街上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豁出脸面”去和陌生人搭讪,并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表演活动。

200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杜淳本以为凭借自己的长相和专业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成为比父亲还要出名的演员。结果却是,他每天到处跑剧组送简历,不断地跟导演见面,但人家顶多让他做个根本不露脸的群众演员,或者是干杂活的剧务。

考虑到自己缺乏“实战”经验,不受导演青睐也很正常,杜淳就从在剧组“跑龙套”做起,今天演个路人甲,明天演个士兵乙,偶尔有个露脸的镜头,他都激动不已,总想把自己的戏份演精彩,可越是这样就越紧张,反复尝试几次都不成功,弄得导演很不耐烦。

回到家中,杜淳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此时,杜志国心里也很焦急,他何尝不想把一些表演经验传给儿子,但身为老戏骨的他心里清楚,演戏不是靠手把手教就能学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悟去理解去琢磨。

爱照亮前程

此后的一段时间,作为影视圈新人的杜淳一次次到剧组试镜,又一次次失败。接连碰壁使杜淳看清成名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连把这条路走下去,都是件很艰难的事。父亲这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杜淳开始体会到那种心酸。

见儿子涉足演员行当后一直“青黄不接”,父亲十分着急。无奈之际,杜志国找上了老朋友胡玫。当时胡玫正准备拍摄历史大剧《汉武大帝》。但胡导对杜淳的印象并不好,刚开始只准备给他安排一个很小的角色。杜志国告诉儿子:“我只能领你进门,怎么走完全看你自己!”

试镜过程中,杜淳想起胡玫对父亲说过的话“你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于是,他要演给胡导看看,向她证明自己!结果,杜淳的表演惊住了胡玫,她当场改变主意,决定把青年汉武帝的角色给这个刚出校门的小伙子。这不仅因为杜淳有陈宝国(饰中老年汉武帝)年轻时的神韵,更因为他的表演很有张力!

杜淳在《汉武大帝》中虽然只有六集的戏份,但是他将汉武帝刘彻年轻时的霸气和童真,把握得恰到好处,该剧于2004年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一鸣惊人的杜淳也由此迅速走红,接拍了多部大戏。

2007年,杜淳凭《51号兵站》荣获“南方盛典最佳男主角”。站在领奖台上,他真诚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杜志国先生,是他把我领到这条路上的。”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硬汉杜志国情绪骤起,忍不住当场泪落。这么多年,他等的就是今天,等的就是儿子成功的时刻啊!这天晚上他太激动了,与朋友喝了一夜的酒,整整躺了两天没下地。

此后几年间,杜淳又主演了《大清御史》《大汉天子II 》《古今大战秦俑情》《敌营十八年》《走西口》等影视剧。无论出演的角色大小,他都十分用心去演绎。杜淳知道,父亲给他创造的这些机会来之不易,如果自己演不好,就是在给父亲抹黑。

有趣的是,杜淳最怕与父亲演对手戏,因为在戏中会“乱了关系和辈分”。比如父子俩一起出演《大河颂》,杜淳在戏里饰演皇帝,杜志国扮演臣子,于是,每一次上朝父亲都要给儿子下跪,还得呼“万岁”。戏中,杜志国扮演的大臣有几次犯了错,跪的时间特别长。高高在上端坐于“龙椅”上的杜淳,望着跪在下面的老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哪有父亲给儿子下跪的?跟父亲配戏,我的目光怎么也‘皇上’不起来。”

见他不在状态,一向严肃的父亲就对剧组成员开玩笑说:“没事儿,拍完这部戏回家,我就让他给我下跪,这叫‘正本清源’。”在众人的笑声中,杜淳紧张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于是就抛却杂念认真演起了皇帝。

而在《大旗英雄传》里,父子俩扮演不共戴天的仇人,对手戏很多,一上场就打得天翻地覆。这让杜淳更不适应,天下哪有儿子跟老子撕破脸大打出手的?一听导演说“开始”,他就慌了,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后来杜志国为了激怒儿子,上来就对他连劈几掌,逼着他抛掉心理障碍,与自己对打……

在杜志国眼中,儿子虽然也叛逆过,但总体来说是个懂事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躺在床上很难受。杜淳就坐到我的床边看着我,不时地叫爸爸,给我喂水喝。那时,他才六岁。”

还有一次,杜志国在拍警匪片《夜奔》时,从一个山坡上摔了下来,当场昏迷。苏醒后他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当时,杜淳也正在外地拍戏。怕他分心,杜志国让剧组对儿子封锁消息。哪知,见父亲的电话是同事接的,敏感的杜淳感觉不对劲,当晚就赶到了父亲的剧组。得知真相后,他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一脸泪水。杜志国就笑他:“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哭!”杜淳却越发哭得厉害了。

2011年冬,杜淳拍摄《北京青年》时,很长时间都是天寒地冻的日子。那一阵,杜志国正在南方拍片,天天惦记着儿子,给他发信息说:“天冷了孩子,一定要注意保暖。爸爸想和你喝酒了。”看到父亲的短信,正冻得牙齿打战的杜淳,忽然觉得心底涌起阵阵暖流。

现实生活中,杜淳和父亲更像是挚友和哥们儿,两人可以随意开玩笑,可以一起把酒畅谈。但作为一名“星二代”,他心里也有不小的压力。“戏演不好,我会觉得对不起父亲和自己的演员职业;把戏演好出名了,有人又会说我是沾了明星爸爸的光。所以我只能用加倍的努力,向观众证明自己。”

令杜志国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十年的努力拼搏,杜淳最终用几十部演技精湛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跃成为当红小生的他不仅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领域获奖无数!■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八项规定”新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