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性人流避孕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6 04:32:48

未婚女性人流避孕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人流)避孕知识现状, 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132例自愿人流的未婚女性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分析其年龄、出生背景、学历及避孕知识等情况。结果 经统计分析, 学历、出生地和男友对避孕问题关心度等与人流女性避孕知识有关;年龄小、低学历和出生地为农村是未婚人流女性避孕知识得分低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未婚女性避孕知识, 加强避孕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关键词】 避孕知识;未婚;女性;人流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202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未婚女性性观念及也出现极大变化[1], 同时婚前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人工流产和非意愿妊娠发生率也因此而增加, 对未婚女性的家庭及社会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2]。为了解和掌握本市未婚女性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相关因素, 促进未婚女性身心健康发展, 对未婚人流女性采用问卷调查, 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32例来院门诊自愿人流的未婚女性做为调查对象。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者均为经过严格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 调查对象均经过指导并认真完成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未婚女性年龄、出生地、学历、避孕知识、家庭收入和男友对避孕问题关心度等, 避孕知识得分按照调查对象对避孕方法了解程度, 包括避孕方法优缺点和副作用及使用方法、并发症等综合评分, 满分为50分[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避孕知识知晓的关系。P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未婚女性132例, 年龄16~26岁, 平均年龄(22.0±1.0)岁;其中农村出生60例(45.45%)、城镇72例(54.55%);低收入家庭70例(53.03%)、中等收入家庭40例(30.30%)、高收入家庭22例(16.67%)。学历:初中及以下12例(9.09%)、高中及中专40例(30.30%)、大专及以上80例(60.61%)。

2. 2 避孕知识掌握情况 经调查发现, 其中避孕知识问卷全部答对者9例, 占6.82%;全部答错者4例, 占3.03%。

2. 3 单因素分析 未婚人流女性避孕知识得分与学历、出生地、家庭收入以及男友对避孕问题关心度等因素相关, t/F值均有统计学意义。

2. 4 多因素分析 本次纳入分析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出生地及学历。变量赋值中出生地:1=农村, 2=城镇;学历:1=初中及以下, 2=高中及中专, 3=大专及以上。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低年龄、低学历和农村出生为未婚人流女性避孕知识得分低的主要因素, 见表1。

3 讨论

3. 1 人流对女性造成的影响 未婚女性人流可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率, 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女性人群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 且发生率大约为52.3%[4]。随着人流次数增加, 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也会增加[5]。人流对未婚女性心理健康也会造成极大影响。相关研究曾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研究发现, 未婚人流女性的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敌对性精神病等分值均明显高于已婚女性人群。由此说明人流对未婚女性人群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所以, 加强避孕知识宣传和教育, 提高其知晓率, 降低人工流产率发生, 可有效保护未婚女性身心健康。

3. 2 避孕知识缺乏的影响 本次研究表明, 未婚女性对避孕知识较为缺乏。学历低、年龄小及出生地为农村是未婚女性避孕知识知晓较低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农村地区及欠发达地区避孕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 重点预防学历低和农村出生的未婚女性人群发生非意愿妊娠。此外, 加强青少年课题性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青少年人群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 可以有效预防意外妊娠发生, 减少或避免人流发生。

总之, 通过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电视专题片和发放宣传册及网站等方法对未婚女性人群进行避孕知识健康教育, 同时将低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的未婚女性人群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对象, 以提高其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认识, 增强其抵御危险的能力, 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率, 促进女性人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素萍, 钟颖.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知识及其影响因素.生殖与避孕, 2009, 29(5):324-328.

[2] 王巧月, 吴兰兰. 1136例意外妊娠少女避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6):2586-2587.

[3] 孙峰, 涂晓雯, 程艳, 等.未婚青少年避孕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生殖与避孕, 2011, 31(2):110-116.

[4] 吴扬.高校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调查.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4): 484-485.

[5] 张红华, 柳晓春, 郑玉华, 等. 产后服务对未婚女性避孕知识及措施的干预效果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0(7): 418-420.

[收稿日期:2014-12-22]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压及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东方财富:净利润大增32倍 高成长PK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