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如诉 第6期

时间:2022-08-26 04:29:01

《钢琴课》

导演?简?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凯特尔?山姆?尼尔?安娜?帕奎因

制片?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时间?1993年5月19日

天空一片冰冷,海滩空而寂静,艾达穿着黑色衣裙,如一个细木架子撑起肥大的裙摆,像被打起来的伞。她轻轻抬起琴盖,一只细手缓缓伸入,仿佛进到一片幽深的国度。

琴声如诉,那首曲子叫“The Promise”——承诺,让人惶然无措却又有不禁期许的东西。

《钢琴课》这样一部女性电影,表达了女性的渴求,同时也暴露了女性的内在矛盾。艾达——一个会弹奏钢琴的哑女,用她特殊的方式在世界这个巨大的帷幕下,演出她作为一个女人可能被理解被诠释的一切。

导演没有回避任何问题,细节处的雅致做得让人叹服。坎皮恩是个善于勾勒女性心理的导演,对气氛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她直面一个女人一生可能面临的重大选题,包括婚姻、爱、自由、等等,表现出一位女性导演难得的自信与真诚。

《钢琴课》没有宏大的叙事,甚至本身就是对叙事的扬弃,反而有了诗一般委婉的抒情,朦胧含蓄之下炽热的欲望,充满原始张力的爱的迸发,在缱绻的淡淡描述间,散发出奇异的魅力。

电影名与钢琴有关。其实,对钢琴的设置与其说是主题,不如说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态度。当一个女人没有爱情,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时,钢琴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艾达凝视暴风雨中遗留在海滩上的钢琴时,眼神里流露出的渴望有一种孤僻与倔强,这显然不是爱,而是一种近似偏执的依赖。这依赖不同于她与斯图尔特的婚姻,后者是世俗强加给她的,她可以借用强大的内心与自我去对抗它。但失去了钢琴,却意味着这种强大的自我也将随之逝去,这对于一个力求精神独立与完整的女性来说,比失去身体更难以忍受。事实上,斯图尔特才是艾达真正的统治者,虽然他看似虚弱、麻木,却懂得用钢琴来挟制她。

贝因之于艾达,与斯图尔特正相反,吸引恰恰是建立在这种自我的被认同之上。贝因粗犷、野蛮而霸道,却反而激发起外表冷漠的艾达内心从未有过的激情,她通过弹琴这个隐秘的手段委婉地表达着,让表达的过程与效果绵长而缓慢。

贝因指挥下人驮着钢琴走在崎岖泥泞小路上的那组长镜头拍得很动人,他的沉默坚定之下是对艾达温柔的慰藉,他本能地通过琴声了解了艾达内心的一切。

影片中,艾达在弹琴,贝因钻入她宽大的裙摆,手指慢慢张开,细细触摸她的身体,幽暗的光线弥散开来,暧昧而唯美。琴声流淌,与音乐、爱与灵魂犹如两股细水流淌在一起,如此完美,让人不由喟叹。

影片结尾,艾达开始练习说话。在爱的作用下,她终于放弃与世界接触的一贯方式——钢琴,一种独立而孤僻的人格消失了,另一种健康而向上的人格形成了。是爱拯救了她。导演把一切归功于爱。

其实爱的力量令人怀疑,它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可却是所有女人都渴望得到的方式。钢琴不能拯救女人,爱情也不能,这是双重的悲剧,只是坎皮恩于心不忍,她是女人,女人应该疼惜自己的同胞,于是多了份柔弱,少了份决绝。

纯粹的寿司世界

《寿司之神》

日本东京地铁银座一栋办公楼的地下室内,有一间只提供十个座位的寿司店,名叫“数寄屋桥次郎”,这个连洗手间都设在门外的小店,却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餐位。这间只提供握寿司的店,曾连续两年荣获米其林三颗星最高评价,它的主人——现年八十六岁的小野二郎亦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他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在握寿司。

“我从没有一天厌倦过我的工作。”对于小野二郎来说,制作寿司的过程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每每站在寿司吧后,他就会换上一副严肃的神情。看着他娴熟地操弄鱼肉,握成寿司,连坐在他面前的食客都不禁虔诚起来。

“顾客以为我是明星。鱼和米到我手上时,百分之九十八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亲自去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与他打交道的商贩亦感动于他对食材的珍爱,只把最好的鱼和大米留给他。

小野的两个儿子亦从小帮厨。大儿子年轻时的理想是当飞行员,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尽管注定要接续父亲的衣钵,但也承认,做好寿司不仅仅是勤奋就足够的,还要有天分。二儿子如今则另起炉灶,开了一家与父亲相似但气氛更轻松的寿司店。对于他们而言,不知道这间寿司店是否还像对小野一般,意味着一个纯粹的神圣的寿司世界。

上一篇:李叔同但为如来且负卿 下一篇:英国玩偶屋节微缩的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