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的幸福

时间:2022-08-26 03:58:07

2012年4月,联合国全球幸福报告。国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包括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工作、相互信任和尊敬的社会生活、身心健康、供养家庭、良好的教育等。

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大多在北欧:丹麦、芬兰、挪威依次占据了前三席,瑞典名列第七。超级大国美国位列榜单第十一名,中国则排在第一百一十二位。

为什么北欧人如此幸福呢?第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北欧国家都是富裕的工业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北欧国家是典型的福利国家,与经过资产调查、只针对穷人的选择性政策相反,北欧的福利制度是普遍主义的全民社会保障模式,覆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与各个时期,可谓“从摇篮到坟墓”编织了一张规避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等各种社会风险的安全网。丹麦政府将税收的40%用于社会福利,丹麦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是免费的。

北欧各国地方政府提供的完善的社会服务是其福利制度的亮点之一。“在你出生之前助产士就已随时待命;在你呱呱落地之后,保健护士会上门拜访;一旦爸爸妈妈重返劳动力市场,专业的儿教人员就会接手照顾你;学校的牙医会从你三岁开始提供长达十二年至十五年的服务;教师会引导你完成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护士和医生(一些来自公立医院、部分来自私立医院)为你的一生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当你失去自理能力,家政工人会上门提供清扫、购物和个人护理等服务;如果你需要的话,也可以去养老院居住(虽然目前有些供不应求)。”

因此,北欧国家的福利往往是更多地针对个人,而非家庭。传统社会中很多原本属于家庭的服务功能都社会化了。

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家务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因而妇女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生活,这就解释了北欧福利制度为什么会以“对妇女友好”而著称。

“生育走向公共领域”的发展趋势正是对妇女友好政策的关键。与欧陆模式倡导的“男主外女主内”不同,北欧国家推行普遍的双薪养家模式。通过父母津贴和父母假期等一系列规定,使父母双方都是职工又都是保育者的观念深入人心。

工薪母亲能够得到公共基金资助的日托幼儿园的帮助、允许请假照顾生病的孩子。2000年,丹麦90%的三至五岁儿童在日托中心注册,专门在家照看孩子的家庭妇女几乎消失。同时,一些北欧国家也开始对妇女从事的家庭照顾工作进行重新评估。1992年,挪威国家保险体系承认照看七岁以下儿童、老人、病人和生活有障碍的人等不支薪的看护工作等同于雇佣劳动,给许多从来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妇女追加养老金。

第三,是其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随着工业化进程,北欧各国政府从地方到中央都制订了详尽的土地使用政策,并采取许多措施限制加工企业的分布地区,使工业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同时,北欧国家积极保证农村地区的完整性,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来保护人文遗产和自然环境。环境教育普遍深入,北欧各国公众对环境问题十分关注,有强烈的“绿色意识”,关爱和保护自然已经成为社会准则。

在整个北欧,消费产品会根据环保标准贴上标签,对生态友好的产品用一个天鹅或海豹的图形来表示。

最后,北欧式协商民主带来了阶级合作与政治稳定。十世纪时,几个丹麦人在法国的一条河流上游览,河岸边的一个送信人问他们:“你们领头的叫什么名字?”“没有领头的,”他们回答道,“我们都是平等的。”

这就是广泛存在于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自由人民头脑中的朴素的平等理念。

福利国家追求的社会平等,使北欧国民“富而不骄”;生态和谐观念下的环境友好政策,使这个寒冷、黑暗的高纬度地区成为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景色最迷人的地区之一;而公众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使其政府工作高效清廉。北欧人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我们对“幸福”这个词产生了崭新的理解。

【原载2012年第8期《祝您幸福·午后版》】

上一篇:德国中学印象 下一篇:幸福安乐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