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8-26 03:41:16

浅议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出在语文阅读中一是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二是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三是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四是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关键词:语文阅读 新课改 教学

课改的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就从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来探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正确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对于学生气质及其素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的重要价值体现在: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体悟知识的途径,是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祖国悠久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认识世界的能力。古今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广大初中师生认识到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2.针对不同的文体,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设计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学生参与机会。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这类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时,笔者根据课文中的细节,由学生做演员,并分配好角色,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观看,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选一首诗,自行查资料理解并设计一个教学过程。经过认真辅导后,笔者大胆地把学生推上了讲台。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锻炼,其他学生听起来亲切、可信,更有利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学生讲课方法对教师很有启发,有利于教师进行教改。

阅读训练还体现在适应语文考试方面。笔者经常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阅读段,或者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语段,让学生自己阅读之后,精心设计一组题目,然后完成答题任务。由于是学生自己出题,要想出好题,就必须认真研读语段,这样学生体会感悟会更深,完成题目的准确率自然也很高。这种“反弹琵琶”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很有新鲜感和成就感,阅读效果也会更明显。这种阅读方法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突出。

3.交给学生方法,注重学生知识积累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交会学生学习方法远比交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文本的情感不是外显的东西,不是教师三两节课、三言两语就能让学生理解接受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玩味咀嚼,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受到熏陶。其次,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去发现、去感悟文本所内涵的东西。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另外,阅读并非是个人的事,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教师要在学生中间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步骤,对完成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文的研读,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问题组。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之后,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解疑,教师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语境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

4.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其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的阅读习惯。这需要教师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方法,给每个学生多留一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才能真正使阅读教学“活”起来。我在这里仅仅是就当前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我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活化新知,尊重传统,我们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的艳阳天。

参考文献:

[1]王曙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风,2009,(15)

[2]李浩.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华章,2010,(04)

[3]毛岷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摭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8)

上一篇:《液压传动》原理的突破 下一篇: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