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茵 :有信心,你的美就会发挥出来

时间:2022-08-26 03:37:31

绯闻公主

对朱茵有印象是好几年前,看周星弛的《逃学威龙II》,漫画般的青青校园,酷哥靓妹。她的清纯甜美,令满屏生辉。于是记住了这个名字。心想这个女孩将来一定有得发挥。

又一次看到她是在《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又是周星弛,又是漫画般夸张。一样的靓丽,一样的青春,只是光彩收敛了一点,倒不如漂亮得不那么耀眼的蔡少芬更有特点。

出道之初的朱茵,是定位在青春偶像一类的路线上。包括她为EPSON打印机COL―OR IMAGINE系列做形体模特的颜色极其鲜艳的多媒体广告,也是这一风格。

然而朱茵的走红有一半功劳其实归于绯闻。

先是周星弛。朱茵的出现似乎与周星弛难脱干系,都出身少儿节目主持人,都自青春片起家。一段绯闻满城风雨,真假始终难辨。

再是王晶。王晶与邱淑贞不再合作,专捧朱茵,引起传媒猜测,绯闻在精不在多。朱茵的第一次绯闻令观众记住了她,第二次则是全面开花了。

绯闻在虚不在实,朱茵经王晶点拨后,惹出一系列有点暖昧、又无伤筋骨的新闻。比如有人炒作,称她是东南亚富豪开价最高欲所谓“一亲芳泽”的女星,比如网上投票她是最多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比如《2》海报中身着女童军制服被的画面令家长会向政府投诉。

如此经营之下,朱茵迅速成为1997―98年度香港最热门的女明星。“性感”、“尤物”、“花瓶”之类称呼纷纷向她飞来。

职业演员

在《新少林寺》剧组见到朱茵时,她刚下飞机。说是休息一个小时就来试装。大家就耐心等着,化妆师匆忙整理出她的服饰。

往常习惯了香港“大牌”的迟到,一小时后,朱茵面带倦容地出现,倒有点意外,不上镜头的她显得瘦小,并没有想象中的漂亮。

“今天晚上至少要定四套装,明天要拍的。”服装师说。朱茵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客气,就忙碌起来。

“怎么明天拍那么多?”我问。

原来朱茵来这部戏,签的合约中包括了工作天数。这次来将每天工作12小时,几天档期完了以后赶回香港,到有她戏份时再来。

“香港的节奏就是这样的。”朱茵笑说,“而且我已经不算新人了,所以一定要为事业打拼。”

“我还从来没演过公主呢。”《新少林寺》里,朱茵扮演的浩泰公主是原来电影里没有的角色。她与仇敌李世民有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我出道以来,演的都是很青春的角色,从来没有演过贵族气的公主,所以剧组一找我,我就决定来,没有时间也要挤时间来。而且公主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两大家族又混战,我觉得这个故事很似‘罗密欧和朱丽叶’呢。”“再说,我觉得穿古装好漂亮,我一直都没很多机会演古装戏,看别人穿那么漂亮好羡慕。”朱茵一口气说了一串。谈起角色眼睛熠熠生光。

朱茵谈笑的时候,大方生动,淡淡的矜持,与“性感宝贝”之类的称谓毫不沾边。

第二天看她演戏,原来剧组搭了四五个场景,单等她转。而她前一天夜里劳碌之余又得了重重的感冒。在这样的状态下,朱茵竟入戏极快,现场效果很有感染力。

我们夸她,她就笑:“这两天感冒嘛,演苦情戏正好。”

后来我忍不住了:“朱小姐哪里学的表演?”“我是92年从演艺学院毕业的。自己喜欢,家庭支持,就上学喽。”

香港演艺学院!印象中是培养谢君豪、刘雅丽那样的“艺术片”演员的地方呀,没想到朱茵的出身以内地人眼光看来,如此“正统”。“演艺学院的毕业生,好像很少像你这样专门演娱乐片?”

面对我奇怪的问题,朱茵定定的、笑吟吟的,等于是没有回答地回答了一句:“是啊。”

倒显得我少见多怪。

媒体宠儿

说朱茵是媒体宠儿,因为显而易见,她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而她应对媒体,也自有一套。

累的时候,或者没有弄清对方是什么样的记者时,她就很有礼貌地一笑:“过一会儿好吗?”一有记者举起相机,她定能给一个眼神,快门一按,马上又微微地换一种姿态。

而回答各种问题,更是应付自如,把某些也许不利的问题“辩证”地解释过来。

摘举如下:

“关于你的绯闻总是很多喔。”

“其实绯闻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知道媒体喜欢这样炒,这是他们的需要,我同时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时间会证明一切,许多话题一时会炒得很凶,可过后大家就忘了,真的假的一看就看出来了。”

“你个子这么小,与男演员配戏有困难吗?”

“没有啊,个子小不会给人压迫感,不会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反而让人觉得是需要保护的小女生,有亲切感。我觉得我的身材可以令我与大众更接近。”

“长得漂亮,被人说‘花瓶’,你生气吗?”

“不生气,大家的注意力需要一个焦点。我觉得有一个特点吸引人家注意很重要,如果一个演员站在台上,大家注意不到,那很失败。而以后,有没有实力,大家都看得到。”

“你觉得自己哪里最漂亮?”

“我觉得一个人心里美很重要,心情好,有内容,有信心,你的美就会发挥出来。”

朱茵有一句话,是她自己的写照:“每一件事情都有正面和反面。我比较喜欢正面去看,反面我知道就行了,不需要把它放得很大。”

这种镇定,一半是自信,一半是无情的媒体竞争给逼出来的。看看斯文专业的朱茵,以“性感尤物”的形象立身,并没有感到不平,还总说“香港媒体对我,已经算好的了。”

【责编/九月】

上一篇:论双簧管音乐艺术教育 下一篇:论李斯特《旅游岁月》的和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