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08-26 02:47:15

试论博物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在博物馆中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藏品进行的,所以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也必然围绕着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来展开。对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目的在于能便捷地利用文物,从而更利于保护实体文物。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包含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由此衍生的研究、文物保护、展览辅助等系统。

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除了藏品本身的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了藏品的许多数字资源信息,如藏品的影像、文档、视频等。为了实现科学、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文物藏品,这些数字资源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管理。本文将故宫博物院影像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例,阐述博物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开发思路和经验。

作为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数字资源系统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文物影像数字资源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文物影像数字资源子系统主要是将拍摄文物后形成的传统胶片,扫描后将其存储为文物藏品的影像资源系统。

如果依照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那么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的影像,就要在古建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大量影像信息。小型博物馆或藏品门类单一的博物馆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把数字资源系统作为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将藏品的各种数字资源如文档、影像、视频等存放在一起统一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博物馆不需要太多对于系统构建方面的投入,并且系统结构简单,脉络清晰。但对于藏品数量众多、分类丰富的大型博物馆,该种方式便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独立于藏品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数字资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确定,既明确了故宫博物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方向,也明确了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避免了各个信息子系统的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的弊病;减少了相同类型资源采集、加工和存储系统的重复建设,既节省了经费又提高了资源信息的利用效率。该框架确立了将数字资源系统作为基础系统,支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古建管理信息系统等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来解决故宫博物院各类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003年按照已经提出的影像资源加工和利用系统原则,开发单位经过需求分析首先完成了影像数字资源系统中的加工部分。该系统是由多个流程组成的工作流系统。改变了以往一次录入不经审核的工作方式,首先加入了审核流程,提高了对影像资源加工的质量管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录入分为一般属性和影像属性两部分,因此,在影像拍摄或扫描前一般人员可以录入项目、文物等一般属性,在拍摄或扫描完成后再录入关于影像本身的属性。审核也由于影像质量和属性的审核人员不同而划分为两个流程。影像资源加工设计成一个规范的流程,即整个影像的加工流程分成不同人员参与的四个环节:属性录入、影像录入、电子影像审核和终审。影像大致分为文物影像、古建影像、业务活动影像和其它影像等几大类。文物影像的一般属性包含项目名称、文物号、文物名称、文物类别、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古建影像的属性包含项目名称、影像名称、相关古建名称、相关局部信息、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业务活动影像的属性包含项目名称、影像名称、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在属性录入环节录入这些一般信息,到了影像录入流程录入关于影像的数字化设备、数据量、扫描人员、制作人员等信息。电子影像审核员则根据拍摄规范要求回退或删除不完善的影像,终审员审核所有信息后提交完成整个加工流程。

数字资源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延伸

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闻名的大型博物馆,绝不能仅满足现有影像数字资源系统所取得的成绩。为此,通过系统升级和改造,重点解决了大量制约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的问题,如上传录入等问题。原有系统采用的以共享方式上传录入,这种方式既不安全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方法是升级现有的影像数字资源系统,取消共享方式,所有上传和下载均通过服务器后台操作来实现,同时为应对临时需要读取大影像这种情况,采用了首先检索出所需影像,然后使用系统工具下载到中间服务器的指定目录的方式,这种方式系统会同时自动记录某一个影像何人何时下载过。这样创新处理,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便于系统管理。

通过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整合了各种系统工具,简化了录入内容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在系统工具方面,将各种系统工具整合在一个页面,以方便操作员工作。原有系统中使用的工具种类较多,包括三种清理工具、三种替换工具、三种上传工具,还有新建精修、利用抽点、转储转存等几类。升级后的系统将各个工具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中,按照各操作员的权限仅显示其可以操作的工具。这样的处理,既便于不同人员操作,也利于系统管理。

在功能继承方面,系统首次实现了属性录入流程和影像录入流程共享属性继承功能,这就使得录入人员在录入某一类影像时,可以自动继承录入相同内容的属性,如项目名称、摄影者、数字化方式、数字化设备等,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有效地减少了数据的人为错误。

未来应用展望

信息技术、图像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博物馆学、管理学等学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如何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提升现有的系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

首先,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快构建三维精细影像,对立体文物进行标注管理,进一步提高文物的展示和研究水平。

其次,需要建立统一的跨架构跨库的检索平台,开发智能型全文检索技术,重点解决跨地区、跨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检索难题。

第三,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整合各种新媒体来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影像系统,成为数字资源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未来的新的应用,都需要加强故宫博物院的网络覆盖,提高对RFID、二维码等在院内的应用。

综上所述,引进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展示水平,已成为现代博物馆的共同发展趋势。然而,即使在国际博物馆界,真正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并不多,需要通过十多年来开发信息系统的经验,为同行率先进行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思路。事实上,每种数字资源系统的构建都包含各种思想和技术的选择,只有根据各个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依据本馆藏品特点和工作方式来定制,才能更好地构建最适合本馆的数字资源系统,更好地为本馆的藏品服务,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上一篇:联想ThinkCentre再发新品 下一篇:要闻评述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