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乐飘飘的金色大厅

时间:2022-08-26 02:15:46

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的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怡人。阿尔卑斯山与多瑙河相映成趣,碧波粼粼的河水蜿蜒穿流其间,青山秀水,无不透露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古老。而著名的金色大厅就坐落在这里。

出色的“共鸣箱”构造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per Saal”或“Golden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大厅长48.8米,宽19.4米,高17.75米,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一部分,厅内有收藏馆,分为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出生于丹麦的著名建筑师奥菲尔・汉森设计建造了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位处维也纳市中心的帝国大道旁,1870年正式建成,同年1月6日,为庆祝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正式落成,金色大厅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在总体把握上,奥菲尔・汉森不仅考虑到协会大厦在外观上与帝国大道其它古典建筑风格相一致,而且在内部厅、室的细节具体处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学与声学效果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在“金色大厅”的装璜布局上,充分体现了汉森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听觉盛宴――新年音乐会

提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不得不提一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由来已久,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已经有了雏形。1847年12月31日,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指挥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郊外的露天舞台上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吸引了无数的听众,人越聚越多,音乐会也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时至今日我们仿佛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盛况。

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正式诞生也是非同寻常的,它始于动荡的年代,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39年,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迅速变化,而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大家各执己见。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向外界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因此,自1939年开始,按照传统,每年的1月1日上午都会在此举行全球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当这一天,富丽堂皇的大厅会被鲜花装点的格外美丽,连空气中都漂浮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新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展示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面的方式。它高雅、轻松、豪华、热烈,而将这一切展示出来的正是世界著名的乐团,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固定的演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施特劳斯家族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主要指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即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

金色大厅的“御用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它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同时也是音乐历史的缔造者。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古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金色大厅与爱乐乐团相得益彰,演奏出华美的乐章,震撼世界。

中国民乐的“镀金之所”

自从1998年中国民族音乐第一次进入金色大厅,维也纳开始了解中国民乐。中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谭晶等人都曾在金色大厅惊艳亮相,这些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的文化大餐也带给世界余音绕梁的视听享受。

在中国人眼中,近140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金色的光环,然而这是国人对维也纳金色大厅地位的认识一个很大的误区。维也纳金色大厅之所以有名,实际上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它是最古老的音乐大厅之一,是维也纳音乐家协会所在地:其次它是一个音乐博物馆,贝多芬交响曲的手稿收藏在这里,这里也收藏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贵乐器;再有,这里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传统。但是这些与这个音乐厅所有演出团体的演出水准无关。换句话说,在这里演出并不说明演出水准就有多高。事实上进入金色大厅需要的只是规定细致的合同和场租。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演出商业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部级乐团、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小学乐团都纷纷想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在众多企业的赞助下,以赠票形式出现在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音乐会越来越多,许多乐团在口口声声要求进入国际主流演出市场的同时,把真正的演出市场撇到了远远的一边。当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地奔向金色大厅时,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掀起中国音乐热。

“应该说,无论什么乐团到金色大厅演出,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推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使奥地利人乃至欧洲人了解了中国民族文化。因为说实话,欧洲人了解中国比中国人了解欧洲相差很多。但是这几年中国民族音乐各种形式的演出过于频繁地在金色大厅登台,使得大量的送票工作成了大使馆的一个沉重的负担,从而也降低了中国大使馆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因为这里的音乐演出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市场,正常的演出是卖票的,这里有地位的官员以买票听音乐会为荣,大使馆为了一场演出向这里的各个方面送票实际上是很掉价的。第一次送票给朋友,他认为是友好,而第二次送,他就会认为你的演出不值钱,送来送去就倒了自己的牌子。”一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官员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靠票房体现艺术价值是西方演出市场永恒的规律,中国民乐如果不遵守国际演出市场的规矩,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被撇到让人瞧不起的境地。因此,中国民乐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首先要自立自强。因为这里真正的音乐听众认为,不要钱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

上一篇:浮华时代 我们是否有资格谈爱 下一篇:时尚大师的“电影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