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与“90后”大学生理想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26 01:26:09

“80后”与“90后”大学生理想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了解“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分析其理想的差异。方法采用王东华编制的《大学生理想问卷》,随机抽取本科生和研究生240名,进行测量,获得有效样本216份,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0后”与“90后”大学生理想的整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职业理想是其主要关注的理想,在发展理想和生活理想上差异显著,而其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上。结论:“80后”与“90后”主要在发展和生活理想上差异显著,政治理想上主要为性别差异。

关键词 “80后” “90后” 大学生 理想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其理想的状况直接关系着“三观”的正确树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将“80后”出生的人群与“90后”出生的人群进行比较,寻找因为生活时代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而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正是“80”后期和“90”初期的交接期。对这两个群体的理想比较研究国内较少,进行其理想的比较研究是为摸清在校“80后”与“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哪些异同,从而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的支撑,创新理想教育的机制,以期使此两个群体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崇高远大的理想,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省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240人,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1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剩余21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其中“80后”样本占43.98%,“90后”占56.02%。

2.2研究工具

采用王东华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理想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由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理想以及发展理想等维度的因素组成。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511-0.8350之间;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5。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33-0.530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32-0.811之间,存在较高相关。

2.3数据收集与处理

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用(s)来表示,每两组间的均数比较用t检验、频数分析,各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3 结果分析

3.1“80后”“90后”大学生理想的整体状况

从分析结果的总体上看,“80后”“90后”大学生理想处于中等水平,在理想的各维度得分从高到底是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发展理想>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说明“80后”“90后”大学生的生活理想在其理想内容中的重要程度较小。大学生群体理想包含六个因子,它们的重要程度不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在进行理想教育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3.2“80后”“90后”大学生理想的差异

由下表可知,在理想的各维度上,职业理想因子分数最高。“其次是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理想值及发展理想,生活理想的分数最低。且“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发展理想因子和生活理想因子方面差异显著(既P0.05)。因此,只能比较“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发展理想因子和生活理想因子。

表:“80后”“90后”大学生理想的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分析

通过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现状调查,总体来看是积极的、健康的,反映了青年人积极向上、向往未来的心理特点。“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发展理想和生活理想上有着显著差异,其它理想上差异不显著。而在政治理想因子上主要为性别差异。

在生活理想因子上,“80后”明显比“90后”的分值更高,说明“80后”的大学生更加求实,不愿虚度光阴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一点也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有活力,奋发向上的,愿意拼搏的。

发展理想因子得分不高,但双项Sig中差异显著(既P

职业理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向往与追求。大家在这一项上得分是最高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差异不明显。

道德理想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这一项得分仅次于职业理想因子。虽然这些年有报道一直在说,当今大学生受物质、欲望的强烈冲击,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剧烈转变。可是在这次调查问卷中并没有显现,这一点是十分可喜的。

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一样,得分不高。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理性,但缺乏信念支撑大学生们政治情感丰富,政治方向坚定。不过总体上,同学们在政治立场上与国家的意识形态主流是一致的,但这种较为理性的政治情感缺乏强有力的信念作支撑。只是对敏感的外交政治现实的评价更为中肯,少了偏执与主观臆断,更为理性和客观。

4.2 建议

通过较系统地研究“80后”与“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对其现状、原因以及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的基本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尝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大学生树立理想应该远离社会经济的消极因素,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忠于信念,持之以恒,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自己,为社会,为祖国奋斗。

(2)大学生应该在基层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不应该盲目求高,而应该求实,学会吃苦,学会奋斗。正确定位自己,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

(3)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一切,把握自己的大学生活,正确对待文凭,进入社会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要学会坚持不懈,乐观进取。

(4)开阔自己的眼界,明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5)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进行心里咨询和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同时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也相当有必要,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子岚.浅析新时期学生理想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 汪信砚.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科学,2003(2).

[3] 李晓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思考[J].前沿,2010(12).

[4] 赵.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3(10).

[5] 胡喜海.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

[6] 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4).

上一篇:巧用项目教学法,深化中学计算机教学 下一篇:C语言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