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发展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化探究

时间:2022-08-26 12:16:11

学生主动发展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化探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小学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积极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框架,转变教学行为,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发展;教学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25-02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要求教师教学时应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学习数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以学生观、教师观为基础的数学教学理念。

那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就要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

一、由以师为本变为以生为本,加强对教师角色转化的认识

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刀切”“填鸭式”等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失去了主动探究学习的机会,进而限制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弃自己原来“主宰者”的角色,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过程。

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组织”的实质是什么?答案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平等、互助、和谐的环境中受到激励。同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机。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先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分发给学生一些尺子、绳子、铅笔及大小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等,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方法。

2.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自行建构认知提供支持。第一,引导学生创建合理的学习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活动不能由教师代替。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主动帮助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创建。第二,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所谓自主建构,并不是指单纯地对知识进行复制,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和获取知识。

3.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样,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二、由传授知识点变为教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与保障。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学习的方法。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在现阶段,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且融入学生之中,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例如,在进行常用数量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直接告诉学生有哪些常用数量,而是抛砖引玉,先告诉学生一个有关购物计算的常用公式,即单价x数量=总价,之后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找出其他的常用数量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帮助学生实现主体精神的提升、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

2. 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上的互变。即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朗读、讨论。学生面临问题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解,而是给予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来获得答案,这样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地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足够多的学习方法时,才能更加热情高涨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不断巩固已学的知识,拓展课外的数学知识。当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时候,学生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好数学的前提,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则是教学的核心。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下,小学课程教学需要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由展现教学意图变为隐藏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这些教学目标尽量隐藏起来,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教学的意图隐藏起来。”良好的教学意图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将教学意图隐藏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从另一面选择教学切入点。当学生在面对种种不算完善的教学空白及刺激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要去改变和完善的心理,进而对其进行改造和填补,直至变得完美。学生在这种充满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不断地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将教学意图隐藏起来之后呢?取而代之的就是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交流和探究,可以有效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师如何隐藏教学意图呢?首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有选择、有意识地去创设能够使学生产生困惑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需要大家思考的情境,当学生在面对问题充满困惑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探索和研究,进而实现自主发展。其次,创建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教学变得事半功倍,使学生有想要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在面对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对于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意图隐藏起来,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发问的机会及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学生主动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并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化。教师只有积极改进教学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到以生为本,才能使数学课堂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婷婷.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 胡晓飞.昆明市小学教师数学观及其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3]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亿童:幼教资源整合者 下一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