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民生活改善快

时间:2022-08-26 11:37:34

四川:人民生活改善快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设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投融资体制推动下,工业建设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以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目前,四川已成为中国西部工业门类最齐全和优势产品最多的工业基地。通过大量的工业投资,四川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四川工业化率2008年达到39.4%。

四川与上海、东北并称为国内三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在全国装备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投资脚步加快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民生工程为重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城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近10多年来,第一产业投资得到拓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从单一的基础工业发展到门类齐全的大工业,第三产业投资在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行业投资的有力推动下增长较快。2008年,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281.7、3131.0和4189.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9.9倍,年均增长1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9.5倍,年均增长1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4.0倍,年均增长24.2%。三产业建设明显加快,投资增速比同期全社会快2.8个百分点。

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在改革开放前是单一的国有经济投入。如今在四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逐年增多,2008年已达140多家。

社会经济生活: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缓解了多年的瓶颈制约。集中建设了一批缓解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重大项目。2008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达1542.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78.4倍,年均增长18.9%。2003~2008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8440.9亿元,年均增长14.0%。

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增强了社会经济发展后劲。水利方面。建成投产的大中型水库和引水工程100多座。交通和通信方面。新建了成渝、宝成、成昆、达成、遂渝等铁路干线和宝成等铁路电气化工程。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方面。2008年,四川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已达755.1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16.1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1.8万公里,供气总量59.5亿万立方米;城市道路长度8479公里;污水排放量12.8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4万公顷。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9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26.4平方米,增长7.5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3.2平方米,增长2倍。居民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还表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上,2008年,四川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8.3%,污水处理率65.4%,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88.1%,燃气普及率81.1%,人均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10.8和8.7平方米。

上一篇:新疆:各族群众得实惠 下一篇:云南:兴边富民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