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也是信步股市的王道

时间:2022-08-26 11:12:21

中庸之道也是信步股市的王道

中庸之道是传统儒家的处世之道,是其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提倡中道。他有一句名言:美德就是中道。例如,鲁莽是一个极端,懦弱是另一个极端,勇敢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品质。勇敢向左偏几分便滑向鲁莽,向右挪几分就成懦弱了。又比如,武断与优柔寡断也是两个极端,而果断则处于两者连线的中点。向左便滑向武断,向右则变为优柔寡断。所以美德就是中道,就是中庸。这中庸、中道与股市能扯到一起吗?波诡云谲、凶险莫测的股市,容得下温文尔雅、闲庭信步的中道吗?作为一个自封的哲学家,经历了2005年底大盘1000点至今的砥砺,我坚信,恪守中庸之道,是在股市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中庸之道也是搏击股市的王道。

2005年底,我去银行存钱,一个客户经理动员我买股票型基金“华夏红利”。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对股市的凶险没有切身体会,未加思考便买了10万元,那时大盘是1000点左右。没多久,10万元就变成了13万元,这是我有生以来一次性赚到的最大一笔钱。此时,我脑海里蹦出了一个词——“不劳而获”,因为在此前的数十年里,我的收入全部来自辛勤劳作。有在烈日下干十几个小时农活挣三毛钱的艰辛,也有两个小时演讲挣几千元的快意,从来没有过不费吹灰之力就一次性进账三万元的震惊。这次经历使我意识到资本运作,也就是钱生钱,是有别于辛勤劳动的另一条生财之道,而且是暴富之路。

受此鼓舞,我又买了23万元的“泰达荷银”基金和数十万元的“鸿阳基金”。我还委托一个学生分几次买了“厦门建发”和“轻纺城”。买进的时间段大概在大盘1500点到3000点的那一年多。在此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我基本没买卖过股票和基金。大盘指数嗖嗖嗖地往上蹿,我的股票市值也噌噌噌地往上涨,看得我目瞪口呆,天天享受着天上掉下馅饼的幸福,做着快速成为千万富翁的大梦。

到了2007年10月,大盘冲上6000多点。此时,媒体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种声音,包括官方的声音,反复警示风险;另一种声音,而且是更大的声音,宣布中国股市进入黄金十年,大盘会冲上10000点。在这全民癫狂的日子里,我开始思索是进是退的问题,相当纠结。卖掉吧,如果大盘冲上10000点,我只能坐在山腰上,仰望冲上巅峰挥舞红旗的完胜者,顿足捶胸;不卖吧,一旦股市崩盘,血本无归,岂不是更惨。真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此时,我有选择的绝对自由,但却生平第一次体会到自由选择的无比艰难,体会到不知作何选择的孤立无助、踌躇迷茫。这与我中学毕业后只能上山下乡滚一身泥巴而别无选择、大学毕业后党让去哪就去哪的非自主决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时,我想起了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弗洛姆的名著《逃避自由》,原来自由并不一定是个好东东,有时它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痛苦。此时,我宁愿放弃选择自由,而听从一个伟大、正确的权威的指导,他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可是,这样的权威在哪里呢?有那么多的权威,那么多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列举了一大堆“充足”的理由,我该听谁的?谁才是正确的呢?由此,我又想起了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人有选择的绝对自由”,这个“绝对”就表现在,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只能自己来抉择,神灵、权威、亲朋好友,都不可能替你做主。

到了十月中旬,“十七大”召开的前几天,大盘已冲上6200多点。此时,我与许多股民一样,再一次陷入了三难境地,是退,是留,还是增仓?真真是难煞人了。带着极度的困惑,我再次认真观察了大盘,我发现大盘虽然是红的,但是大多数股票是绿的,只有少数大蓝筹是红的,已经连续几天这样了。我判断,这几只“超级屎壳郎”充好汉硬顶起大石板,是在为“十七大”召开营造喜庆的气氛,“十七大”之后可能大跌。想通了这一点,我于10月10日赎回了“鸿阳基金”,卖掉了“轻纺城”,10月12日赎回了“泰达荷银”基金。这样我就在大盘暴跌之前收回了全部本金。事态的发展被我猜中了。“十七大”还未闭幕,大盘就开始跌,一路跌到1600多点。

为什么要把本钱全部收回,只留下盈利部分?当时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把手上的基金和股票全部抛掉,一旦大盘冲上10000点,岂不是要错失近4000点的盈利?如果都不卖,一旦股市崩盘,岂不是要倾家荡产?因此,我就采取了中庸之道,卖掉了部分股票和基金,收回了本金。这样我就立于不败之地,心态相当平稳。如果大盘继续往上涨,我手上剩余的股票也会跟着涨,分享黄金大牛市的硕果。如果大盘往下跌,我的本金已撤出,损失的只是部分浮盈。这种折中的做法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在股市前景扑朔迷离、趋势难以判断的时候,只能采取这种对策。

由于本金已全部赎回,在随后大盘猛烈下跌的过程中,我相当镇定,对大势的判断也比较客观。“十七大”以后,北京奥运前夕,我分几次抛掉了绝大部分股票,兑现了浮盈。虽然盈利缩水了三分之一,但仍相当丰厚。可以说是赚得钵满盆满。我努力工作了一辈子,也没有这一次博傻挣得多。我悲哀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勤劳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劳动者仅能温饱,甚至连温饱都不能。实际上,在中国就很少出现过勤劳致富的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劳动多么勤劳,仍是食不果腹;大学毕业以后,我努力地搞好教学与科研,也只能维持温饱。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资本致富、技术致富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权力致富、投机致富的时代。前者是王道,但目前仍被后者——歪门邪道——所排斥。实业家举步维艰,炒房者钵满盆满就是明证。我今后该怎么来教我的学生?我要不要跟他们说我的体会?尽管我也在这样的股市分了一杯羹。

今后还要不要再进股市?股民都说,进股市的10个人,8个亏1个平1个赚。既然如此,我又何德何能有幸再成为那十分之一?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然如此,我就不应再入股市这条浊浪滔天的浑水河。我把股市挣来的钱买了房,买了车,凝固下来。今后,即使手再痒,也只能隔岸观火,最多是小打小闹。

话又说回来,2008年1月,我听从一个朋友的建议,以每股十八九元的价格买了“ST仁和”。买进以后每股涨了几块钱,随后便陷入下跌的漫漫长途,大盘跌到1600多点的时候,这只股票也跌到了五块多,我亏了几十万。因为我已经收回了本金和大部分盈利,所以对此不太在意,一直拿着没有割肉。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大盘开始反弹,“ST仁和”也跟着开始反弹。2009年七八月份,大盘反弹到3000多点,它的价格已接近我的买入价。这时,我该不该卖,如果不卖,它跌下来,我又套住了,如果卖了,它一路涨上去,岂不是错失了就在眼前的财运?在看不准的时候,我又采取了中庸之道,卖一部分,留一部分,跌多了补一点,涨上去卖一点,一直卖到26元,不仅解了套,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而且还赚了五六万元。后来,我打新股经常遭遇破发,也是采取这种折中的方法,或者减少了损失,或者解套出来,甚至赚了钱。这使我充分体会到中庸之道对资本运作的妙用,体会到中庸之道的战略意义,体会到中庸之道的无所不在。

股市就是个深不见底的百慕大,水面下漩涡密布、暗流涌动、鱼龙乱舞。庄家作弊,媒体唱和,某些监管者也作弊,有些专家更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资金、信息、人脉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小散户,是很难在判明形势和走向之后作出正确决策的,因此必须奉行中庸之道,才能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赚到钱。

股谚有云:不吃鱼头,不吃鱼尾,专吃鱼中段。意思是不要奢望买在最低点,也不要奢望卖在最高点,赚取中间段的利润就够了。这就是中庸之道的生动体现,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执其两端而扣其中”。中庸之道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种没有棱角的“好好先生”的处世之道,而是智慧的结晶、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无所不在。股市需要果断的人,果断的人就是恪守中庸之道的人。

上一篇:非洲之“极” 下一篇: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