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打造高中数学优质课堂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26 10:26:28

小议打造高中数学优质课堂的有效途径

摘 要:让想“冰冷”的数学美起来,使学生有效的参与数学教学,形成师生互动,这就需要老师采取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感,开展自主探究,调节情感,合理评价,升华情感,贴近生活,丰富情感,师生交流,内化情感。总的来说心灵之花要靠情感之水来浇灌,有了心灵之花,方能结出智慧的之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亲近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76-02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于高中数学比较深奥,加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造成学生害怕、厌倦数学,因此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课堂教学效果低效,为此为了激励、唤醒热爱数学的激情,老师就要精心设计,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引趣;注重直观教学,诱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趣;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目标就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老师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境教学的组织者、导演者、参与者,诱发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情景交融,展示高效数学课堂的魅力,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教学任务。

1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例如,在讲三角函数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条河,我们不过河,如何能最终知道河流的宽度呢?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此时老师不失时机的讲a/sinA=b/sinB的性质,这时老师拿着尺子河边划了一条线段,这个长度是可以测量的为a,在河流对岸确定一个点,再用测量仪器精确的测量出线段两端与对过那个点组成的三角形两个内角A、B的度数,这样就不难的测出河流的宽度b了,这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数学原理还是这么有趣、有用,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也是他们学习数学更加轻松、亲切、自然了。

2 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我们老师数学老师总喜欢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很被动,学生很难融于课堂教学,缺失师生互动,自然也就少了灵气,教学效果低效,造成老师出力不讨好,教的无奈;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学得痛苦。要想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老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框框条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成分发挥。

例如:已知f(x),g(x)是定义在R上的两个函数,g(x)为奇函数,并满足:① f(0)=1;②对任何x,y∈R,都有f(x-y)=f(x)。

f(y)+g(x)g(y).求证:

(1) 对任何x∈R,都有f2(x)+g2(x)=1;

(2) f(x)是偶函数;

(3) 若存在非零实数a满足f(a)=1,则f(x)周期函数。开始我没有讲,让学生分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哪怕所谓的学困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各组的发言人一边说出思路,笔者一边复述一边在黑板上写,学生其他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观察,效果好。

解:(1)令y=x即得证;

(2)令x=0,y=0,可得g(0)=0

所以f(-x)=f(0-x)=f(0)f(x)+g(0)g(x)=f(x);

(3)令x=a,则由f2(a)+g2(a)=1,得g(a)=0,于是

f(x+a)=f[x-(-a)]=f(x)f(-a)+g(x).g(-a)=f(x)f(a)-g(x)g(a)=f(x).

评析:求证函数的时,了解函数的性质是关键所在,由已知条件,要求求解的目标有时什么,只有弄清这些问题后,经过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效果非常好。

3 展示协同艺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数学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是知识的化身,课堂上总喜欢板着面孔,居高临下想学生知识灌输,学生因为畏惧老师,不敢、也不愿质疑老师而成为看客,又因为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艺术性、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因而厌恶数学,对许多的问题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教学,这样叫的无奈,学生学得痛苦。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我们的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老师教学由一刀裁到依据班情、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上课时面带微笑,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参与问题探究,使自己成为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采用新的精彩的协同教学模式,由教变成导,通过三案: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把学生眼看、耳听、脑思、手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找到成就之感,快乐之感,使学生由厌学到要学、想学,学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水平,使学生学习数学渐渐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4 开展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效果

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使尖子生冒出来,使中等生吃得好、吃得饱,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使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特别对后进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给后进生说话的机会;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对回答问题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树立信心,逐步提高练习的质量;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题优等生完成,B组题有中等生完成,C组题由后进生完成。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让班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以“优”带“弱”。让优等生当后进生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这样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又提高了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总之,为了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使学生笛Э翁貌生意犹未尽的境界,老师就要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导学案为载体,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以师导生演为主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质疑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东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原理[J].

[2] 许芳.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J].读写算,2012(21).

上一篇: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探 下一篇: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