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课”,让读书活动有始有终

时间:2022-08-26 07:41:48

抓好“两课”,让读书活动有始有终

大家可能都看过不少作家谈自己成长的文章吧?我们会发现尽管每位作家所走的路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百分之百的一致: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认为少年时代就爱上了读书,对他们日后走上创作之路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朱永新也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这也论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的课程设计思路下,《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专门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议,并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了一部分经典名著进行了推荐。相配套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编写上也专门安排了名著推荐阅读的内容。每年的中考试题也都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从以上情况来看,名著阅读已经受到语文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已经以读书课的形式进入到越来越多的课堂。

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名著阅读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问题”。家长、教师、学校的认识偏颇导致阅读环境并不宽松。学生的学业负荷导致读书时间被大量挤占,有点空闲时间学生宁可做几道数理化题目。教师的督促引导缺乏也导致学生阅读驱动力不足。有些教师只是在学期初布置学生要读哪几本名著,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到一个学期结束,学生究竟读没读,读的效果怎么样,都还是个未知数。长此以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每学期推荐阅读的2-3部名著就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针对此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名著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其核心理念是“抓好两课,持续跟进”。“两课”指的是“名著导读课”和“读书成果展示课”,分别出现在一个读书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串起了整个阅读过程,让读书活动有始有终。

名著导读课的设计

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外扎扎实实投入阅读,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设计时就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多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著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只有真正对要读的名著产生阅读期待并乐于去读,才可能在课外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所以,一节好的名著导读课选一个巧妙的角度很重要。

以大家都很熟悉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来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就很多。大体可分为:人物绰号激趣;人物故事激趣;精彩情节激趣;人物形象比较激趣等。书中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侠义恩仇的武松,鲁莽天真的李逵,暴烈豪爽的鲁智深,委曲隐忍的林冲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水浒传》的导读课上,我们就可以从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物的绰号,激发学生探究这一个个绰号的由来,进而激发学生对全书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从本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入手,如“武松打虎”“真假李逵”“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书中还写了这些人物的哪些故事,从熟悉到陌生,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逐步串联起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全书内容进一步阅读了解的欲望。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名著的导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精彩的片段,进而调动学生想要了解前因后果的期待,指导学生进一步的阅读。除了引领学生了解名著内容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探究,其中比较阅读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水浒传》中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比较接近,我就让学生对两个人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为了找出答案,就要主动去阅读,去比较,对名著的阅读也就走向深入了。

2.具体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的主要方法有:(1)先读前言、目录、后记。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名著全貌。(2)精度与略读结合。即在通读全书,整体把握的同时,对精彩片段和重点难点反复阅读,力求理解透彻。(3)做好读书笔记。如摘录精彩片段,作圈点批注,写读书心得等。(4)遇到疑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多与同学交流。

3.指导制订读书计划

在完成激趣导读任务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大体来说,可根据阅读名著的长短安排时间,长则两三个月,短则半个月。像《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就要安排时间长一些。而像《伊索寓言》这样比较短小的,安排时间就短一些。还要学生具体定出每天或每周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跟进指导。

交流展示课的设计

1.提前进行安排

交流展示课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所以学生要在上展示课之前就做好准备。这就有必要提前安排好展示课的时间和学生展示的形式。可以在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这个阶段就做好安排,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就进行准备,以保证“展示交流”环节的有效性。

2.形式多样的展示

读书展示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比如说片段朗读、小品表演、心得交流、观点辩论、读书报告、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可以依据学生年级从低到高安排由易到难的展示,比如初一可安排精彩片段朗读、表演、读后感等形式,初二可进行知识抢答、观点辩论等形式,而初三就可以指导学生写出读书论文等。

3.及时总结评价

交流展示课是学生交流的舞台,但语文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要大有所为。教师在整个读书过程中,要全程参与,充分观察,及时记录,不仅要对学生在展示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名著阅读过程做出总结性评价,并分析原因,以利于后期阅读效果的加强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必要的话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乃至多次阅读。

我这也只是谈了开头结尾两个部分“两课”的设计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要想扎实开展好名著阅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如:师生的共读共写,家长的参与,阅读时间的科学安排,如何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阅读效果的考查,名著内容与教材选文的有机结合等,我们都可以进一步探索。

上一篇:不要忽视幼儿早教中的“不要与要” 下一篇:创建情智共生的习作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