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8-26 05:17:19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部分教师为了应对各种类型的调研测试,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于数学教材所限定范围的知识,关心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因素可谓尽心尽力,而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在很大程度上疏忽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等智力因素教学的同时,也能关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长期在小学任教,发现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数学知识方面联系较为疏远,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忽略的这两点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谈谈一己之见。

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基石。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教育的一根主线,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不只是品德课的专项任务,各学科都肩负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数学课中,教师应将数学学科的内容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圆周率”内容时,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史上的贡献,现代有些数学书籍还将圆周率叫做“祖率”,就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对几何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虽然在近几百年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愚笨,而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影响。激励学生为再现中华民族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努力学习,把学生的学习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紧密地联系起来。简单的数字同样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的题材,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把“圆周率”当作一个普通的数量,而应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有利因素,把数学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竞争与合作意识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竞争与合作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当今的世界已处于一个充满激烈竞争而又广泛合作的时代,未来社会将更是充满高科技的竞争,同时合作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主流。积极参与竞争、善于团结合作是未来全面发展型人才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现代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众星捧月”,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太善于与他人交往,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淡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竞争与合作能力的意识,注重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一定量的习题,由于采取了竞赛的形式,有利于刺激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可克服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时拖拉的习惯,加强学生的责任心。竞争的内容可多样化,可以是学习能力的检测方面,也可是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比一比,谁做的圆柱模型最美观……竞争也可采用班级对班级、小组对小组、同桌对同桌等多种形式。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在课外实践活动时进行。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在竞争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易对胜利者盲目崇拜或产生仇视心理,对失败者嘲笑,这种情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作为教师要正确予以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了解对他人的盲目崇拜、仇视或嘲笑是很不健康的心态,要学习胜利者的长处,分析他人成功的原因,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虚心向对方请教,与对方一同进步。对待失败者,同样公正分析失败的原因,提醒自己以后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在人格上要尊重对方,主动地关心他人,主动地伸出帮助之手,使对方改正不足,弥补缺陷,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样既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有利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的良好的社会交往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不可言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竞争与合作并不只是相互冲突的两个对立面,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方式同样要求多样化,可以视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或自由组合等各种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分工不同,可以直接感知到,如果仅凭一个人,出现的误差可能会更大时,就会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产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并非上述两点,目前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是“盲区”,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予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