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的历史课堂

时间:2022-08-26 04:28:41

打造有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92-02

历史课堂教学要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教师就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打造历史有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打造历史有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样,学生会被教师的真诚所打动,进而信赖教师,愿意和教师沟通。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中可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对话,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和品尝失败。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启发引导。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这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打造历史有效课堂的关键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首先,导入要巧妙。有效的历史课堂应该有一个精彩的开端。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思维之门,使其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笔者在教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孔子红到美国去”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孔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其次,语言要生动幽默。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很好地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有关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的内容时,巧妙地引用了一副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税”,横批“国民万税”。话音刚落,全体学生哄堂大笑。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再次,要巧妙设置“空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余地,鼓励他们去独立钻研,尽情想象。教师可在导入新课时、在课堂高潮时或在突破重难点时,戛然而止,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时,笔者结合材料“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设置空白:材料中这个傲慢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

2.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事实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较强。教师可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蕴含矛盾和疑惑,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如教学“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日军之暴行。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有触目惊心的感官刺激,然后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大屠杀镜头,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认识到日军的野蛮凶残,并产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用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和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材目标要求,确定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问题要适当适量,难易适中。教师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问题,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问题既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又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做到难易适中,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是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之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如笔者教学“”的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到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小组之间很快展开了辩论,最终学生理性地分析出了三个人物有不同抉择的理由。再次,问题要有趣味。有趣味的问题能提趣引思,激趣乐学,使无疑变有疑。如教学战国时的货币时,可发问:“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形币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这显然比起“战国时货币形态有几种?魏、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要有趣得多。最后,要巧妙引导学生自主有效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以所提问题为载体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分析。

4.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自制印章,并选出班级中最优秀的自制印章;在讲述“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时,可让学生手工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要求只绘制线路和经过的主要地名。教师也可通过组织演讲、辩论、讲小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切实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创新作业设计

合理布置历史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多样的历史作业,达到“少点负担,多点收获”的目标。如笔者教授的时候,设计了“现在该不该用武力?”这道作业,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他们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和进行多角度分析,更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高素质,是打造历史有效课堂的保障

1.加强学习

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览群书,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要重视积累,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要追踪史学动态与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

2.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精心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教师必须钻研、理解课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新教师而言,老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备课的重视。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说:“四十年来画竹枝,画到生时是熟时。”因此,老教师备课应与新教师有所不同,新教师要把课备“熟”,而老教师要把课备“生”,力求备出新意,做到常教常新。

3.善于反思

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加反思。教师应经常反思:在课堂上,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是否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等。教师要学会反思,要经常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与自我对话,促进自己不断地优化教学行为和提高个人修养,真正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的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简评“三角形特性”的“同课异构” 下一篇:运动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