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8-26 04:18:40

南北朝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从魏晋开始,文学开始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渐趋兴盛,作品日益增多。在一大批作家作品中,南朝梁吴均的“三书”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山水散文,分别代表了南北朝山水散文的发展成就。作为同一时期的山水文学作品,南朝山水散文和《水经注》在审美情趣、艺术构思、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谴词造句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然而,由于分处南北,受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在创作表现上也有所不同。本文试以《与朱元思书》《三峡》等山水小品为例,来探寻南北朝山水散文的特点。

一.构思巧妙,山水合写

清代著名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里写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南北朝山水散文在描写这“地上之文章”时,构思非常精巧,注重山水相得益彰之妙。写山必写水,写水必写山。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写完“异水”即绘“奇山”。同样,他在《与施从事书》中写到“绿嶂百重”即对以“青川万转”。而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中描写三峡,开篇即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完山后又写江水之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同样,他在描绘溪水时也同样注重山水共同描绘:“溪水又东南与紫溪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盘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径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这种山水合写的构思多为后辈文人所效法。“诗仙”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首句以山写水,次句则借水写山;山水合写,相得益彰。

二.精选画面,借景抒情

南北朝山水散文在描写景致时都非常注重精选画面,注意声音和色彩的描绘,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强化审美效果。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异水”,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来写“奇山”,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继而又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来写山林天籁之音,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三峡》里同样也是唯美的画面、声响的结合。试想“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多么漂亮的画面呀,“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又是多么令人揪心,催人落泪呀,正如杜甫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这样的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描写在南北朝山水散文中俯拾皆是。在描绘画面时,南北朝山水散文都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如《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赋予高山以活力。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声衬静,寓视于听,空谷传响,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以奇声异音衬山之奇异,以山音的奇美衬托山林的幽美。《三峡》中“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景,“绿潭倒影”则是静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作者潜藏心底的感情。如《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是作者“望峰”、“窥谷”的主观感受,既透露出失意文人清高隐逸的思想,又反映了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的厌恶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也同样为后世文人所广泛采用。唐宋家在诸多游记散文中都借用了这种方法。

三.引经据典,化用修辞

南北朝山水散文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词多以四字句为主。如被称之为骈文典范的《与朱元思书》,就是多以四六字为一句句,中间间以五字句。作者在描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让文章跌宕变化,避免了句形的单调板滞,从而使文章间歇有致,摇曳多姿。除此而外,南北朝散文里大量出现词语的活用和借代。如《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谓水急;《三峡》中“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来写船快等。很多时候,南北朝山水散文中还把诗句、名言、谚语等融到作品里去,构成文章的一部分。

南北朝山水散文与前代文章相比,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自此以后,山水散文摆脱了玄言佛理的羁绊,向着独立的审美情趣发展,为后世山水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刘晓梅,教师,现居江苏淮安。

上一篇:试论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特点分析及质量控...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市场的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