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26 04:06:17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服务输出。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国情十分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两国服务贸易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并各具特点,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等量化指标对中印两国近十年的服务贸易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修正后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造成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引言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巨大下行风险,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整体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服务贸易也已成为各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和主要动力。中印两国在劳动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及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相似的国情,对两国服务贸易进行对比研究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01~2012年,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以高出世界同期7.58%和8.85%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指标对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网站提供的中印服务贸易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表现情况。首先是侧重于量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的分析。在这方面,中国竞争力强于印度。在服务贸易内部,中印两国MS值最大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竞争力也是相对较强的。其次是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个侧重于质的指标的分析。其结论是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印度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中国在旅游、建筑等传统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于印度,而印度则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于中国。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1.对波特钻石模型的修正

印度政府在其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到了核心作用。新的钻石模型将政府作为钻石模型的核心,作为一个主要的决定要素。下面将利用修正后的钻石模型,结合中印两国国情对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2.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政府因素的比较分析。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引者和协调者,可以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中,政府必须扮演强力的角色,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生产和消费,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等。政府虽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更多表现的是消极作用,其中政府对服务行业的不当规划和干预影响最大。在中国,很多服务行业都存在着政府管制与行业垄断,许多服务企业都陷于市场与政府双重挤压的经营困境,自主性受到约束,对市场变化难以及时做出反应与调整。另外,缺乏完善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也很大,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印度政府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则更为积极。印度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软件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创造的良好环境。印度政府对服务行业的行政干预较少,对外开放了本国大部分的行业部门。印度有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印度政府最大的缺陷是行政效率过于低下。

二是生产要素的比较分析。中印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劳动人口,传统服务业发展都相对成熟。不同的是,印度培养了众多的科技精英,为服务贸易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中印两国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只要合理开发,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三是需求条件的比较分析。从国内需求条件看,中国要明显好于印度。首先,中国拥有更为庞大的消费人口。其次,中国居民收入更高,拥有更为庞大的中产阶层。最后,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更为合理。从国外需求看,在传统的旅游、交通运输和建筑方面,中国的需求条件更具优势。中国拥有更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在交通运输和建筑领域都以高质低价而闻名。在新兴服务贸易方面,印度需求条件明显更具优势。印度拥有与西方国家相似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体系、教育方式和语言。

四是服务业及关联产业的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要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中国缺少一个可以代表中国服务贸易、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强势行业,服务贸易各行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化学反应并未充分发生,而印度服务业内部相互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一方面,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另一方面,印度具有强势的软件产业。相关产业方面,中国的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印度,更能带动和支撑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是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的比较分析。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该国的服务企业,而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往往又取决于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等。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缺乏长远有效的企业战略,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不正当竞争和恶意竞争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彼此之间经常产生内部斗争,相互压低产品和服务价格,造成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另外,中国国内服务行业的自由开放程度不足,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极其不足。

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1.完善政府政策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支持

一是自由开放政策。过于严格的行政管制和高度化的行业垄断是限制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服务行业各部门可以有步骤、有限制地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实行开放。以印度为例,竞争力极强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门是印度较早开放且力度较大的部门。实行高度自由化政策一方面有利于服务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宽松的税收政策。印度对软硬件进口一律免税,软件服务企业更是享有对税收、劳动力和污染等方面管制的豁免。而我国服务企业目前的税收负担仍然很重,因而政府应加速推进税费体制改革并覆盖服务行业。宽松的税收政策将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企业资金储备,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是我国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限制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法律给予服务客户的保证是:“数据最终永远属于客户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保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营造有序的竞争环境并吸引国外优秀服务企业。因此,政府要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2.充分利用和培养生产要素

一是充分高效利用现有丰富的生产要素。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巨大优势是生产要素丰富。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实现旅游出口的重要保证。将这些生产要素充分结合利用,保持我国传统服务贸易的持续发展将是我国提升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前提。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创新高等生产要素培养机制。服务贸易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中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技术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占据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制高点。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化。丰富的高等生产要素将是我国提升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3.提高服务业的消费比重和层次

波特在分析服务业国家竞争优势时强调:“对服务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而言,需求条件可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服务业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度服务的需求状况。目前,我国国内需求仍是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仍然不足。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服务需求大部分集中在必要需求上,如生活服务、教育等,对更高层次的需求则显得力不从心。提升需求的关键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

4.培育现代服务企业和强势的服务贸易领导行业

我国企业要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水平,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敢于参与国际竞争。印度软件业在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迅速提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同样需要一个强势的服务贸易领导行业。一方面,这样一个强势的领导行业能够支撑和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中国服务行业的全球知名度,起到宣传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是建筑业,并且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在全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诸如通信、金融保险都可以成为我国具有强势地位的服务贸易领导行业。

参考文献:

[1]李练军.“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01).

[2]丁平,徐松.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08).

[3]陈光远.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4]赵秀红.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2.

[5]李扬.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D].同济大学,2008.

[6]李红梅,任丽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新视野,2009(05).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上一篇:企业治理结构转型研究 下一篇:探析会展旅游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