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的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时间:2022-08-26 02:16:18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全国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下面就围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和谐发展

学生并非都心甘情愿地听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授课,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到语文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教学乏味,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方面都是语文课中推动学生创新的动力源。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有多少厌恶语文教师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步步为攻,学生步步防守”的教学方法,学生谈何兴趣?良好师生关系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我在教学杜牧的《赤壁》时,学生在理解这首诗歌时,有人提出:“这首诗歌是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而并不是只表现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我立即肯定了他的认识,并指出这首诗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不尊重学生,一下子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的方法和生动的语言,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直观图象的显示,同样有着很强的熏染作用。有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或彩色挂图,突出课文中描写的重点部分或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特征;有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配以生动的解说和描述;有时可播放电影片或相关的电视镜头。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把罗布泊的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

二、拓展训练——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从不同侧面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采用判断性问题(是或不是)。打破追求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局限性。在赏析诗歌时,我们就要充分使用品析句子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可引导学生从炼字角度去赏析,也可引导学生从哲理方面去赏析、从表达感情方面去赏析。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此类习题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它们不追求单一的标准,学生可以答出教师出乎意料的答案。

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活动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如学习小说《变色龙》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在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看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当学生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时,我又说:“通过那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些?”这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理清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变教师讲为主为引导学生主动讲,从而组织教学活动。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牵着学生的思路审题的状态,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选择,为学生主动寻找素材,大胆开展口头作文训练机会,不能面向少数或极少数,使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教学中,还要防止过量的记忆,特别是死记硬背。如在背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特意在黑板上列出了背诵提纲:秋风破屋——群童抱茅——秋雨来袭——安得广厦。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背出了全诗。把枯燥的记忆内容简单化,学生的思维得到洗礼,利于背诵内容得到长久记忆。

三、和谐民主——诱发创新

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学生的思维也就会上飞翔的翅膀,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隐性的、全面的、长期的,不可能立杆见影,然而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一定能结出创新的果实,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