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室友关系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2-08-26 02:12:57

大学生室友关系与心理健康

摘 要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方面,还是在宿舍环境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其大学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步入大学,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能容纳上万人的环境中学会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想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要搞好舍友之间的关系。舍友之间是否和睦相处,宿舍环境是否整洁舒适,对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关键影响。本文主要以心理健康为指导方向,对舍友关系不和谐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3

Abstract For a freshman just entered the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whether in study, life, communication or in the dormitory environment, for them, the university life is a new beginning,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means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entered a small society, in this environment which can accommodate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learn will get along with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rse, want to do a good job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firs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mmates. Whether to live in harmony between roommates, dormitory environment is clean and comfortabl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members of the dormitory will have a key imp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 the direction of mental health, the reasons for the disharmon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e and the cause of the analysis, and get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ship; mental health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如何搞好舍友关系作为了教育目标的工作重点。因为宿舍成员之间的相处是在校大学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随着舍友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舍友度过的,宿舍是大学生的家,舍友则是家人。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特别重视宿舍的管理,正确地引导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素质健康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

现代高校,产生舍友关系紧张现象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域差异和个人性格所导致的。我们将大学舍友关系依据舍友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以及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和谐型和失控分裂型

和谐型和失控分裂型是根据舍友两极关系的结构来划分的,和谐型宿舍里所有的同学之间,在整体上能够维持着友好的同学关系,还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使事情尽量保持一致。在对事情的解决意见上经常互相交流并可以保持一致,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就是和谐型关系。而舍友之间有相互对立的情绪,并且在事情的解决上意见不统一,舍友之间关系紧张,相互之间不能够愉快交流即为失控分裂型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宿舍气氛一般比较紧张和压抑。

1.2 弱和谐型

弱和谐型是指舍友之间相互间心灵沟通较少,没有深厚的感情,无所谓关系融洽,也无所谓的关系隔阂,只是保持一般同学关系。

1.3 友伴群型

友伴群型是指一个宿舍里存在两种以上关系,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排斥的关系,其中一组成员以弱和谐型关系成为伙伴,另一组成员以和谐型的关系成为伙伴。友伴型关系的存在于男生宿舍的比例要低于在女生。

1.4 孤立单个成员

顾名思义,孤立单个成员是指在宿舍中某一成员被其他所有成员排拒。这里单个成员之所以被孤立于宿舍之中,主要是因为他的行为习惯或者道德人品等方面违背了宿舍的集体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导致了宿舍集体对他的排斥和疏远。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模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依据生理学和心理学来对心理健康进行科学解释及其各种阐述,也被称作心理健康模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健康的情绪

当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即是一个人心情是否愉悦以及情绪是否平稳,而情绪是否稳定的表现即为大学生的身心等各个方面是否处于相对协调的最佳状态。大学生整个身心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表现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只有心理健康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并对一切都充满希望。

2.2 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指大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当然对生活也是充满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因此这也是正常发挥智力的基础。

2.3 健全的人格

要想具备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引方向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刻苦谦虚地钻研知识,拥有饱满的精神和宽大的胸怀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并遇事能够保持冷静。

2.4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

与同学相处心里能相容互纳,取长补短,优化个性,交往中有稳定和积极的情绪,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采取信任、尊重、理解与肯定态度。

2.5 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对自身各个方面的主观的认知。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拥有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恰到好处,才能适应学习和生活,才能提高自己并能努力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2.6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大学生才能够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才能积极地追赶社会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3 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

3.1 学校原因

目前,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开设了与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相关联的教学课程,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效果。在实践方面,由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认识的缺乏以及学校的教学宣传力度的欠缺,即使现在很多的学校已经成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的部门和相关课程,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去咨询。

3.2 个人因素

现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通常都是从自我出发,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室友进行交流交往的时候总是会目中无人,对他人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样貌品行颇多挑剔。大学生大多都处于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认知的阶段,往往无法独立的处理自己个性中所带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并容易形成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猜忌与闭锁等心理特点,从而比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并且,在宿舍生活中存在诸多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够恰当也会引发宿舍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分裂”。很多的同学感到与他人交流困难,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紧张和纠结,想要改善宿舍关系,却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地处理问题。

3.3 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片面追求“成功”(学习成绩好、学历高,高收入职业等)的社会价值导向。一些学生缺乏自我调控,又没有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心中的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转化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以及社会中物质化的倾向表现越来越明显,信任危机也延伸到了大学校园之中,它妨碍了同学们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尤其是对于同一专业的舍友来说,他们在学习、考研、就业等问题上与同宿舍其他成员之间有着较为直接的、显著的利益矛盾冲突,相互之间“嫉妒”尤为突出。

4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舍友之间人际关系的措施

4.1 完善宿舍区管理制度,引导良好生活习惯

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体系和宿舍区行为规范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宿舍提供给学生的最基本功能是休息,影响同学正常休息和生活环境的行为,如深夜打电脑游戏、个人卫生脏乱差等,应列入制度约束甚至纪律处分的制度条款,并严格执行,从而制止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宿舍区域的和谐与安静。目前,有些高校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管理组织推行了夜间用电限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端正学风,为校园宿舍区的和谐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2 引导学生合理认知,学会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群体,当这样的群体产生矛盾时,调换宿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校教育管理者只要适时适当介入处理,对其认知偏差进行指导,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教育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纠正认识偏激时,首先,需正确指导大学生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在看待宿舍人际矛盾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理信念,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采用艾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以理服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艾利斯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治疗方法,他主要是通过辩论的方法来对学生用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的信念来进行指引,人们的困扰是对事情本身的看法引起的他的主要的理论思想,而不是由事情本身所引起的,因为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所以要教导学生学会主动换位思考。如果宿舍成员能够学会更多地从对方角度看问题,彼此之间就能相互理解和宽容,也就会退一步风平浪静。当然,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否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总以为已经和对方沟通过了,但很多时候往往是无效沟通。

5 结语

随着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突出,它的产生具有各种方面的原因,如何改变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现状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这一角度入手来正确看待大学生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持良好的舍友关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牛腾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 郜静.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何饶依.“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4] 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97-101.

[5] 钱胜,苏跃飞,王文霞.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模型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05-109.

上一篇: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