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26 02:12:26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总结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期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实践内容:缝纫机认识实践、车缝线迹练习、缝型练习、服装零部件练习,为成衣工艺课程打下基础,其中服装零部件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刚接触缝纫机时通常会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新鲜感过后,很多人就会感到不耐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理论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劳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物演示教学方法

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注意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服装保留或者购买下来,在教学中给学生示范,还可以在学生穿着的服装中找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元素。如,服装零部件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对实物的演示和分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素材的收集上还可以发动学生,如,讲到口袋的工艺练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一些服装中的不同类型的口袋都找来。对照实物进行练习,学生就会目标明确,标准清晰。在成衣工艺中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制作出来的零部件工艺水平有明显提高。

在实物演示教学时可以与市场相结合,选择较为流行的服装款式,分析其工艺,鼓励学生模仿制作。但要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要拘泥于现有款式,结合流行趋势自己设计制作。工艺上也可以大胆创新,在保证美观、实用的基础上简化工艺流程。

二、理论指导实践

在学生的实践类课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理论的教学,而只是以示范为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不理解、做完就忘的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实践类课程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学生就会降低对工艺的要求。理论指导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用服装标准指导服装工艺

在进行理论指导的时候可以将服装标准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在服装的产品标准中对服装的缝制有明确的要求和对各种缝制缺陷的判定,可以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缝制的作品进行评判,不合格继续练习。通过对标准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做到“眼高”,然后再实践提高做到“手高”。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指导服装工艺

现在各高校都有很多多媒体教室,服装工艺教室有的也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电视、DVD等多媒体设备。通过对服装制作过程录像,在教室反复播放,可以减少教师的示范次数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示范。避免了传统示范时学生围在一团,看不清操作的弊端。还可以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构建网上课堂,将课件和录像上传,可以建立开放型课堂,让学生在理论上加深理解。

(三)“纸上谈兵”教学方法

有的服装零部件工艺非常复杂,学生在制作时经常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理解和掌握,在缝纫机上操作费时、费力,浪费资源,而且学生在多次拆、缝后往往就兴趣全无,很不耐烦。针对这种现象,我自创了一种教学方法“纸上谈兵”:用纸代替布,用笔划线迹,用胶带粘贴。学生在纸上掌握了工艺要领后,然后再用布制作,感觉就很轻松,而且通过这种转换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休息。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开线口袋、挖袋等工艺复杂的教学上,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松弛相间的课程节奏

服装工艺课程一般学时为3周,过去学生基本上每天要在缝纫机前坐上6小时左右,每天都会感到腰酸背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调整了课程的节奏。首先是把理论教学穿实践教学中,每2小时做半小时左右的理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的研究中,讲完传统的工艺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创新新的工艺方法,或者自己设计零部件的样式,然后完成工艺的设计。

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适当调整顺序,难易相间。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作业堆积,克服学生出现退缩情绪。把复杂的工艺分解成多个步骤,化整为零。如,衬衫领的制作工艺就可以分解为翻领制作、领座制作、绱领三部分,然后再各个突破。

在动手操作前先制定好工序流程。让学生减少反复劳动,尽量做到一次完成。在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作业的质量还考核完成改作业所用的时间。每次完成一个作业,让学生做一次工艺记录。另外,每天课间组织体育活动、定时播放音乐和课后作业展示,都可以把持续的操作分解,减少疲劳。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课程考核与总结

工艺课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总结,还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成绩。以往教师往往会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给出一个分数。这样往往会出现一些争议,有很多作业水平相近,分数也很难评定。我的经验是把成绩分成若干部分,最后相加。如,车缝线迹10分、缝型20分、零部件50分、实践总结20分,其中零部件再分解成口袋工艺20分、门襟工艺10分、领工艺10分、袖工艺10分,然后再划分到每个作业中。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在平时的课堂上就把每个作业的分数给定,最后只是给出总结的成绩把平时的成绩相加即可。考核变得非常细化,分数也就更加合理化。

为了使学生的总结更加深入,应当鼓励学生编写服装工艺手册,把实习的内容(如材料准备、缝制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平时就及时记录,不仅局限于文字,应当配以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教师更需要及时总结,把教学过程不同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使今后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使学生更快更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通过对服装工艺教学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对服装工艺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把工艺课程从过去的苦、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快乐。通过对工艺的创新和市场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摸索,让学生的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后进行高级成衣设计和工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宁.高职服装工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30).

[2]伊红俐.服装设计专业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07,(8).

[3]陈贤昌.论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J].装饰,2007,(5).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信息化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