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时间:2022-08-26 01:52:01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284-01

【摘要】: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其中缺血性中风最为多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补肾益气为主,并佐以化痰、通腑、清热解毒等;针刺、头皮针疗法、穴位注射亦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综述

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基础。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有一定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将近年来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多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发为本病。现代各家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治疗大法亦有不同。

2 临床研究

2.1 治则治法

2.1.1 补肾活血法 黄永[1]回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与五脏诸虚有关,以肾虚为本,病理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以瘀血为关键,因此主张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选地黄饮子、六味地黄丸和补阳还五汤加减,并以补肾为主,多选用何首乌、女贞子、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等药物。周首邦[2]认为肾与脑关系密切。其病变可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因此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补肾须贯穿始终。李国辉等[3]认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当以补益肾气为主,兼以化痰活血祛瘀,52例患者选用中药治疗(主要药物为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桑寄生、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地龙、全蝎、半夏、胆南星等),与西医常规降压、溶栓、脱水、脑保护等方法治疗做对比,4周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 %,对照组为60.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

2.1.2 化痰祛瘀法 范文涛等[4]提出痰瘀交结是中风病的常见证候,散痰化瘀之法应贯穿中风病治疗的始终,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王喜芳等[5]对89例中风病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并配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方(川芎20g,当归15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30g,陈皮30g,鸡血藤30g,半夏9g,茯苓15g,地龙20g,蜈蚣2条)与单用血塞通注射液的89例患者做对比,总有效率为92.13%,高于对照组的80.89%(P<0.01)。因此认为早期应用活血化瘀与祛痰的药物对于治愈患者,减少后遗症有良好的疗效。谭凯文[6]认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两大病理因素,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邪走窜经络,易结痰夹瘀,阻遏气血,故治疗上化痰祛瘀有着重要意义。

2.1.3 益气活血法 王友明[7]等认为气血亏虚,脑络瘀阻为中风恢复期基本病机,故对12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开窍方,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1)。张崇泉等[8]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黄芪30 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20g,天麻10g,葛根20g,赤芍15g,杜仲15g,川牛膝10g,红花8g,干地龙8g,豨莶草15g,炙甘草5g)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拜阿司匹林片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治疗后疾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0.01)。陈万立等[9]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45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45例应用血塞通、丹参注射液,总有效率55.6%(P<0.05)。

2.1.4 活血通腑法 谭凯文[6]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多由于气血逆乱,中焦气机不畅,腑气不通,糟粕不得排出,胃肠郁而化热出现胃肠实热证。因此治疗主张用活血通腑法以釜底抽薪,达到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调理脏腑的作用。

2.1.5 补肾生髓法 菅威等[10]认为肾精与脑髓在生理上密切相关,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病位在脑, 肾精亏虚,精不生髓, 髓海不足,脑络因失于濡养是其主要病机,因此临床治疗主张标本兼治,补肾生髓以治本, 佐以补气活血化痰通络。

2.1.6 清热解毒活血 程发峰等[11]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机为热毒血瘀,清热解毒,辅以活血是其重要治法,可选用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清开灵和醒脑静等中药,并指出中风与心密切相关,选用归心经的药物,另外需要考虑血脑屏障的特殊性,冰片、麝香等药具有芳香宣透的作用,可以调节血脑屏障,直达病所,在脑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2.2 特色疗法

2.2.1 针刺疗法 宗静杰等[12]主张用“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可以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脑组织氧和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血脂、血流动力学;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2.2.2 穴位注射治疗 涂颖廷等[13]将60例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以手足阳经为主,10天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P<0.01)。郭毅坚等[14]选择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血海穴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针刺疗法,对照组血海穴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63%(P<0.05或0.01)。

2.2.3 头皮针治疗 刘永[15]头皮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79例,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

3 讨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疗效,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点:(1)活血化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最常用的治法,并贯穿始终。(2)补肾益气在缺血性中风有重要作用,正气足则利恢复。(3)治疗中辨证使用化痰、通腑、清热解毒等药物。(4)中医特色疗法如针刺、头皮针治法、穴位注射等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缺血性中风病机复杂,症状多变,尤其对急性期、重症的治疗缺乏有力依据,针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有待完善,并统一治疗方案,以提高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永回,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近况,中外医疗,2012,NO.02,133-135参考文献:

[2] 周首邦,中医从肾论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概况,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10-613

[3] 李国辉, 陈惠,补肾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7,26(8),522-523

[4] 范文涛,王倩,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陕西中医,2009,30(7),907-908

[5] 王喜芳,武继涛,许新霞,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中医研究,2008,20(8):53-54

[6] 谭凯文,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地位重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8):9-10

[7] 王友明,袁伟,王银龙,张辉,王九凤,路帅,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69-970

[8] 张崇泉,肖奕,赵瑞成.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2):13-15

[9] 陈万立,陈万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4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5)∶73-74

[10] 菅威,胡建鹏,王键,宋祖荣,从肾精与脑髓关系谈补肾生髓法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作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3-4

[11] 程发峰,王庆国,试析清热解毒活血法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治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156-158

[12] 宗静杰,褚芹,郑健刚,“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3):164-165

[13] 涂颖廷,龙昱凤,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4):63

[14] 郭毅坚,吴成翰,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中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和肢体功能的影响,光明中医,2012,27(7):1385-1389

[15] 刘永,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8):11-12.

上一篇:藏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