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不当盈余的治理

时间:2022-08-26 01:41:06

加强对不当盈余的治理

[摘 要]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针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利弊,探讨对不当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利弊 治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主要有“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看法。经济收益观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盈余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信息观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这一概念涉及的盈余管理范围比前者的有所扩大,是“信息观”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在目前“信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盈余管理的利弊

在现代委托关系下,企业的管理当局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运用得当,常常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1.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即将后期的利润提前确认,使企业当期利润得以提高,企业将容易筹集到资金。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也有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达到。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使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企业形象。

总之,一定的盈余管理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也就是说,从另一个方面看,盈余管理如走得太远,会变成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发生盈余不当管理,这将是十分有害的。

盈余不当管理的危害主要在于:

1.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不当的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2.降低盈余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盈余信息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不当的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无用信息,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盈余管理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本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产生不利影响。不当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市场价值下降,使投资者失望,导致股票业绩下滑的负面影响。

三、不当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这说明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但是事实上,我国企业的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更有一些极端的案例,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因此,对这些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应该加强治理。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我国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均来自企业内部,引发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经理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赋予独立董事一些特殊权利,负责对一些重大事项发表意见。独立董事除了向股东大会负责外,同时对证券监督机构负责。从而有效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

(2)建立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机制也是激励和约束经理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为提升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上的价值,经理人一般会用心经营企业。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3)完善报酬契约。我国企业中经理人收入普遍偏低且与业绩不挂钩,使得经理人与股东利益发生背离,盈余管理也出现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倾向。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这种利益不一致的办法一般是通过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的方法以激励经理人致力于提高企业真实绩效。国际上通行的长期绩效补偿措施主要包括:延期支付奖金;对实现的超额利润按比例分成;以购股证和赠股代替现金支付等。这一做法现在已被我国的一些企业所采用。

(4)建立管理参与制。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使掌权者的权力受到更多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从而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以防范经理人实施不当盈余管理行为。

2.制定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

(1)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的“无法可依”现象。

(2)在对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及时进行修改工作。

(3)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执业规范体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等措施,来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以便有效地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

4.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证券督管理部门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不当盈余管理的成本,从根本上遏制不当盈余管理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另外,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玩火者必自焚的道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理念。

参考文献:

[1]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版

[2]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上一篇:基于劳动价值论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下一篇:中小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原因初探